第三十一章 往事(1 / 3)

素有“銀思茅”之稱的思茅,位於雲南以南,曾是“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後來更名為普洱市,是中國著名的茶鄉,當地的普洱茶更是馳譽海內。隻是當地叫慣了思茅,卻對新更名的普洱市倒不太在意,而阿香的家就在普洱市的思茅鎮上。

阿香的父母都是農民,一幢傣族特有的小竹樓,遠遠看去活象一頂帽子,當聽到我的比喻時,她竟哈的一聲笑了出來,告訴我帽子房可是諸葛亮留下的,七擒孟獲時,諸葛亮到達傣族地區,傣家人向他請教房子的事情,諸葛亮就在地上插了幾根筷子,脫下帽子往上一放,說“就照這個樣子去蓋吧”,於是便有了今天房子的形狀。

她家裏並不富裕,而且父親還常年臥病在床,兩個弟弟也都在上學,家裏唯一的兩個勞力,便是她與她的母親了。

阿香的母親,見我和阿香同來,很是高興,她的老家原是天津。雖然,來雲南已有三十多年了,但她的鄉音並沒改變多少,她隻讓我依著家鄉的習慣,喊她楊嬸。當知道我是河北的時候,竟高興的淚都流了下來,並親自跑到鎮上打了幾斤肉來,對於一家人的熱情,我竟有些過意不去。她告訴我,已有十多年沒有回過天津了,當我和她談起天津的變化,她更是拉住我的手問個不休。

晚飯後,我便問起了楊嬸當時插隊中的情況,她仰著頭想了一會道:“那好象是六八年,她們一班的同學響應號召,結隊來到了景洪,那知一晃竟這麼多年了!”她的語氣裏頗多感慨。

“楊嬸!我想問您一下,和你同來的有幾個女同學,她們現在都還好嗎?”我心裏裝著連裏的謎團,便開門見山的向她問道。或許,我的話太過直接,卻見她身子一顫道:“你問這些幹嗎!她們都死了,都死了!”她的話語盡是煩躁與不安,可能我的話勾起了以往的心事,聲音有些酸澀。

我見她這樣,便將連隊中發生的情況向她說了,待我講完,她竟怔怔的望著窗外,出了一會神,喃喃的道:“這麼年了,她們還在鬧,還不甘心——哎!”她長長歎了口氣又道:“記得那天下午,隊長讓我們去甘蔗田砍甘蔗,算我在內,我們去的一共是六人,雖然那時是秋天,但天氣還是熱得邪乎。幹了一陣子,我們都熱得忍受不了,見四下沒人,張麗英提議去葉子溪去洗澡,其她人都同意了,而我卻不大想去!”我有些不解的問道:“楊嬸為什麼您不去?”

阿香的母親道:“哎!那天我正鬧肚子,沒敢下水,也多虧了是沒有下去。不然今天也不能和你說話了。在她們洗著,我突然覺得肚子又疼,便跑到樹後去方便去了。

猛地,我聽到河中一陣驚呼亂叫,我忙提著褲子跑了出來,卻看見河中隻有張麗英和另一個姐妹,正在水中胡亂的撲騰掙紮著,她們身上纏滿了水草,象是有什麼東西在往下拖拽她們。她倆看見我站在岸上,不住的向我呼救。見到這個情形,我就是想救,卻又哪能敢下水!就在我站在河邊著急的時侯,猛然一條又寬又長的水草,竟從水中伸出纏住我的腳腕。大力的將我向水中拉扯,我掙紮求救全都不濟於事,正在危急的時刻,我竟抓到一柄砍甘蔗的鐮刀,用力一揮,便把那條水草斬斷了,然後,直逃到高坡之上,而我回頭再看她們倆時,她們已然沒了蹤影,隻有蕩漾的水波上,冒著著一陣陣水泡,顯是被那些怪水草拖到水底去了,我心裏害怕之極,便跑回隊裏求救了。

人們在水中找了多半天,最後用拖網才把她們的屍體找到,她們死的怪異之極,鼻腔與腹中沒有半點泥沙與河水,而且她們的臉上都有著同樣怪異的笑容,最奇怪的,每人口中都銜了一枚水草葉,而這種水草葉,是隻有下遊瀾滄江中才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