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魔棺鬼葡(1 / 2)

都說太歲這東西難找,可這二百多米的路上,竟讓我們連遇到了四五個,都是形色各異,看著這些新奇的生物,我心裏卻沒半點欣喜,總想著路誠恩那句:歲星執年之地,屬於大凶之地的說法。

在一陣胡思亂想之下,已來到了玉房門前,兩扇玉石巨門被一把黃燦燦的象鼻大鎖鎖住,鎖身銘鑄花紋的古樸渾拙,按路誠恩說,看這種花紋象是漢初之物,是用純金製做的,貴重無比。

金鎖固然誘人,但眼前的玉房,卻比剛才在遠處看到的雄偉多了,此處建築現在應稱為玉殿更為合適。

玉殿共分三座橫向排列,皆以峰中所產的玉石砌就,牆麵光滑細致,建築方式以西域天竺的風格為主,起簷二重,簷下雕有半尺有餘的五百羅漢像,雕工樸拙,佛像神態卻甚是威嚴。殿門兩側玉牆上,分別雕有兩個鏤空散花天女像,鼻高目凹體態婀娜,一眼便能看出西域女子的風姿,嫵媚間更有慈悲莊嚴之相,讓人不敢正視。聽路誠恩講,之所以並列三座大殿,應該是按過去未來三世之意。

突然,“嘩啦”一聲大響,驚地我心頭一顫,回頭看時,卻見表哥一山鎬竟把殿門上的銅鎖砸落。路誠恩對這把金鎖,原本情有獨鍾,這時見金鎖落地,臉色變了變,眼中閃過一絲驚怒,狠狠瞪了表哥一眼,俯身將那把已經破碎的古鎖拾起,珍而重之的放入包中。

為了以防不測,我們齊力先將玉門推開一條縫,用手電照入,查看了一下裏邊的情形,說來也奇怪,門被推開後,裏麵竟沒有一絲腐黴的氣味,而且竟有一些淡淡的清涼水氣,撲麵而來。在手電的光柱中,黑洞洞的屋中,一排排放滿了長著獸毛的怪物,那些怪物死死的伏在那裏,似是已經沉睡了幾千年。在房間正中一人多高之處,有一個巨大的玉石方棺,被六七道胳膊粗的鐵鏈憑空懸起,映著電光,詭異森森。

在翻鬥行中有雲:棺不落地,必有冤情。一般棺材無論崖葬、土葬都要將棺材落到實地上,以便接觸地氣,在舊時的一些王候顯貴,專做一個棺床,為了更好的納受地氣,便在棺床之下鑿一個金井,讓墓主的屍骸與所在的穴脈相接,而福澤蔭於後人。

進入玉殿,撲麵而來的是涼涼的水氣,讓我不禁連打了幾個寒戰。此時,隻覺腳下濕漉漉的,陣陣寒氣從腳下傳來,低頭看去,卻見光潔的地麵上,竟有寸許的流水,泛著手電的光芒,在脈脈向左側一個石洞流去,在這水氣氤氳之中,殿頂上不時有水珠落下,發出有如琴鳴的“叮咚—”之聲。

那一排排長著獸毛的怪物就在眼前,每個長約兩米有餘,徑粗約有三尺,在手電光的映照下,此時才發現,這些怪物的皮毛上部早已幹澀,有些地方的毛皮已經脫落,而怪物的下部已經朽爛,露出一塊塊黑黝黝的木板,原來這一排排黑毛怪物,竟是一口口盛屍的棺槨。在一些破裂黴爛的棺木中,卻並沒發現有什麼屍骨,有的隻是一些,有如肉狀的生物——太歲肉芝。這讓我們原本懸著的心,竟稍微放下少許。隻是,我和表哥還有些不信,便扯動一口完好棺木的獸皮,發現這東西似給什麼膠類粘住,一使勁竟自斷裂,剩餘的皮毛還粘在棺木上,再不能扯脫,最後隻得用刀子將皮毛割裂,把山鎬插入棺蓋縫中撬開,卻發現裏麵所葬的,也和那些朽爛的棺材中的一樣,是一些幹癟的太歲肉芝。

用獸皮包裹棺材,竟有三十六口之多,裏麵全是裝的是太歲肉芝,難怪玉殿外的彼岸花叢中,也有那麼多肉芝,敢情是從這裏串長出去的。

聽路館長講,從前在發掘樓蘭墓葬時,出土的所謂“樓蘭美人”,屍體外裹著厚厚的羊毛氈,而在毛氈之外,則是包裹著羊皮,後來考證,這些羊皮是在下葬時,是將立時宰殺的活羊羊皮包在羊毛氈外,由於羊皮剛離開羊體,血氣還在,密封性好,一旦裹緊埋於沙中,在隔絕空氣的情況下,能有效的維持住屍體本身的濕度,起到降低屍體腐敗的成效。也不單單昔日的樓蘭古國有這種習俗,在中國先秦部落中有不少民族,也以這種獸皮裹屍,入土為安的葬法,就連漢人也曾有過這種習慣,在烽火飄搖戰禍連綿的古代,一些將佐戰死的屍身,來不及準備棺木盛殮,便隻用一張馬皮包裹,然後返歸鄉裏或入土為安,所以有馬伏波“馬革裹屍”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