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我本冷漠(1 / 2)

樂山大佛腳下,滾滾流水東逝水,炎陽高懸日當頭。

張達起身虛空踏步向遠處的小鎮的方向走去。

張達重新掌握了精氣神同調後,心情大為舒爽,想去小鎮上暢飲一番。

雖然,私人空間存儲著豐富的美食。

但是,張達還是想嚐嚐當地菜。

若是有什麼好菜,也可以在美食譜上增添一道名菜。

修道亦修心,父親身體好轉,張家的血脈亦後繼有人。

現在的張達念頭更是通達。

既然來紅塵走一遭,循著心性行動便是。

……

百味閣,二樓。

張達點了一桌好菜,配上二十年的女兒紅,細嚼慢咽,滿足口服之欲。

雖然味道還是不如私人空間中的珍饈百味。

但是細細品味著杯中酒水,聽著百味閣內的小曲,看著窗外的車水馬龍,沉寂在這種紅塵宣泄之中,卻有一種別樣的感覺。

這時的張達還不知道他經曆了“五劫·生劫”後,靈魂正處在一種升華階段。

若不是“五劫·老劫”提前降臨,這種靈魂升華的跡象會更加明顯。

所謂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

這是隱士的三種精神境界,同樣也對應著修道者三種境界。

1、看破人生,與世無爭,所以有人解甲歸田,這是小隱。

2、隱居在喧鬧的市井中,視他人與嘈雜於不聞不見,從而求得心境的寧靜,這是中隱。

3、在朝為官,麵對塵世的汙濁、傾軋,勾心鬥角卻能保持清淨幽遠的心境,不與世爭,不與世濁,悠然自得的生活,這才是歸隱的最高境界,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隱士。

身處紅塵,心靈澄澈,放得自我。

……

“大爺行行好,給點吃的吧。”一名年方九歲左右蓬頭垢麵的小男孩正帶著比他矮了一個頭的滿麵汙漬的小女孩在百味閣一樓中行乞。

那名被乞求的江湖漢子,露出一股不耐煩的神情,冷聲道:“滾開。”

小男孩是個識趣的人,見江湖漢子臉現不耐煩之色,急忙轉身向另一桌。

在不斷地乞求下,終有人心生憐憫,賞賜下了一個饅頭。

小男孩露出一抹欣喜的神情將手中的饅頭交給身後的小女孩,說道:“孔慈,你吃。”

小女孩接過饅頭,似乎餓極,瘋狂地啃咽著,忽見小男孩麵現渴望之色,不由停止吞食,將手中的饅頭掰下半截遞給小男孩,說道:“秦哥,你也吃。”

小男孩也沒有拒絕,接過半截饅頭,朝著孔慈笑道:“謝謝妹妹。”

“你們兩個小乞丐,怎麼又跑進來了?這次我一定要好好教訓你們。”一名小二氣勢洶洶地走了過來。

兩人見此,急忙向外跑去。

那名小二顯然非常清楚兩名小孩的路數,疾步擋在門前,一把抓住那名孔慈的長發,“這次我看你們往哪裏跑?”

“痛痛痛……”

“嗚嗚……”

孔慈嗚嗚地哭泣了起來。

那名小男孩鼓起勇氣,掄起小拳頭向小二衝了過去,猶若一隻小狼狗,暴喝道:“放開我的妹妹。”

小二冷冷一笑,右手悄然伸出頂住小男孩的額頭,說道:“就你這小樣,還想在我麵前班門弄斧。”

“李阿牛,你何苦為難兩個小孩。”一名須發皆白的老者朝著小二,勸道:“這世道都不容易,放了他們吧。”

李阿牛聞言,露出一抹為難的神情,說道:“杜先生,我也是打工的,老板吩咐的事情,我也得照辦啊。”

“若是影響了百味閣生意,我也吃罪不起。”

“我也上有老,下有小。”

杜先生頗為理解地點點頭,說道:“這次就看在老朽的麵上放過他們吧,我想你的老板還是會給我幾分薄麵的。”

李阿牛鬆開雙手,朝著杜先生說道:“多謝杜先生體諒。”

李阿牛朝著兩名小孩說道:“下不為例。”

小男孩拉著孔慈走向杜先生,拱手謝道:“多謝老先生解圍,我們兄妹倆在此謝過老先生。”

杜先生似乎頗為讚賞小男孩的知禮儀,問道:“你讀過書?”

小男孩回道:“家父曾教導一二。”

杜先生沉吟幾許,從手中拿出三枚銅板,說道:“老朽慚愧,能幫你們的就隻有這些了。”

小男孩接過三枚銅板,帶著妹妹重重地磕了三個響頭,“此恩,秦霜必銘記心頭,日後必定報答恩公。”

一眾江湖人士見這小男孩說話如此可愛,不由紛紛大笑起來。

“這小孩有意思。”

“看來也是家道中落的良人子弟,可惜了,這個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