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燕家祠堂(1 / 2)

從大伯家出來,燕不歸發現從這裏往自家的路盡是青石鋪砌的,寬有九尺又九寸。聽那老者介紹,這路就是在當年燕左丞受皇帝嘉封後為其回鄉省親專門從青義鎮到他家修的專道那之後修的。

不過這路卻不是皇帝花錢修的,而是燕左丞那經商的堂哥,也就是這位老者的第29代先祖燕小虎修的。原來燕左丞回家省親那次,為感謝大伯對自家的照顧而專程拜訪了他大伯家,拜訪的也就是這老者的第30代先祖燕良豪,並且燕左丞也說以後每次回來也都會去大伯家住上一兩天的。

這老者的先祖燕小虎聽說後,馬上就回家修了從燕左丞到自家的這條大道,卻隻為不讓做了大官的堂弟不走這條泥濘小道。

其實這不是說燕左丞當了那麼大官不舍得錢來修這條道,卻隻為他為官一生清廉剛正不阿,每年就拿那點俸祿,又還要贍養父母,更還經常在外出資做善事需要花費,自是沒有多餘的錢來做這事。要不然又怎麼會有詩流傳兩百多年:

宕洲青義燕家崖,

清廉剛正燕左丞。

安邦定國居首功,

禦賜‘盛世第一人’。

燕不歸就和那老者順著青石大道,向自己家門行去。遠遠地,燕不歸就看見了在自家房屋處卻是被一座占地近十畝的一座青瓦房大院代替。

燕不歸正在詫異時分,那老者也才介紹道這也就是皇帝當年禦賜燕左丞時撥專款為燕家修的祠堂。隻不過征得燕左丞的同意後還是保留了燕家以前的那座竹排小屋。卻隻不過這竹排小屋是給隱藏在祠堂的大堂之後。

待到從側麵轉為正對大院近前時,燕不歸終究是看見了皇帝禦賜的‘盛世第一人’的金匾!此時朝陽正照在匾額上,卻隻見金光四射,好有氣派。

而大門的正前方卻是一條寬敞的大理石鋪砌的大道。燕不歸自是知道這條大道也就是皇帝出錢修得那條大道。

待那老者和燕不歸來到大門前時,立刻就有兩名年輕人上前對老者一鞠躬道:“安大爺,早上好!”接著看了看燕不歸又道:“但不知道這位是……”

在路上那老者已經介紹了,燕家正堂文人必須在幼時來這裏學習三字經,而武者就必須來這裏為先祖上香伺候三月。而這兩名年輕人卻正是燕家曆來安排的習武的都必須要在自家祠堂招待族人時在這裏輪值當班的。

那老者言簡意賅的一句話就把燕不歸的情況說了個清楚:“他不知道自己的排行,但卻是來祭祖的。”然後又一拍腦道:“哦,看我這記性,都忘記問他叫什麼名字了!”然後三人又轉頭看向燕不歸。

之所以這樣介紹,是因為按照家族規矩每個來燕家祠堂祭祖的子孫都要事先通報下自己名字報上自己的名字,一則方便和接待的人按輩相認,二則也便於記錄在族譜上。

燕不歸自是不便於報上大名,但想來這些也都是自家後輩,胡亂報上姓名也不對的,所以隻得硬著頭皮報上自己小時的俗名‘二楞子’。

那倆年輕人聽燕不歸報上的是俗名,卻連個大名都不是,本想提醒下他要報上大名的。但一想來,他都不知道自己的排行,報上大名也不可以排輩進族譜啊,於是也就沒再多問了。

聽到這名字,那老者卻有幾分不自然的神色,想來應該是有聽說過燕家老祖有個俗名‘二楞子’的一事的。在他印象中,後輩一般起俗名也都會避開祖輩的名諱方麵的,但……

哦,自己真的老了,都什麼記性啊!怎麼又忘記了他家好多輩人都不知道族內排行的事了!想到這裏,那老者又對那倆年輕人道:“燕心明,燕心富,你倆還不趕快招待你們本家啊!”

聽安大爺如此一說,那倆年輕人就又伸出手來做請的姿勢邀請燕不歸進入院內,但由於燕不歸報上的是俗名,這兩小子終究是張了張口而沒再說其他。

進得院來,首先看見的是前麵幾個偏房,偏房也不很大,也就一丈寬兩丈深得樣子。而這些房間內正是一些不大不小的孩子在裏邊要麼打樁練武,要麼就是在專心致誌地練習書畫,但都不曾有聲音發出。而燕心明更是壓低聲音說道:這就是正堂的人在教室學習。

那個叫燕心明的年輕人然後又領著燕不歸走過這幾個教師,又給燕不歸介紹起來,燕不歸隻聽燕心明在那介紹這個是先祖燕左丞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