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論近代詩家絕句章士釗歌哭無端賴自持,湔愁訴夢有誰知。姓名從不向人道,卻肯親書郭泰碑。丈《高陽台》詞起句雲:“借月湔愁,箋天訴夢。”入民國後,丈自稱寐叟,不用己名,唯先外舅墓碑直署嘉興沈曾植書。)鶴頭書好閉門居,欹枕探經落蠹魚。太息衢尊不重飲,周牆宇我趑趄。(在滬,吾與丈同寓新閘路)天空星急先鋒索超周樹模(附左紹佐)十蕩十決,萬人之傑。
六轡不驚揮翰手,也能恣肆也能閑。泊園詩骨知誰似,上溯遺山與半山。
達官能詩者,廣雅而外,當推泊園老人。其詩於奔放恣肆之中,有衝澹閑遠之韻。長篇險韻,盡成偉觀。王梅溪評昌黎詩所謂“韻到窘束尤瑰奇”者也。竹勿與泊園唱和極多,詩在昌黎、東坡之間。
(周樹模,字少樸,號沈觀,天門人。光緒己醜進士,官至黑龍江巡撫。民國官內閣總理。氏囤十四年卒,年六十六。)(左紹佐,字笏卿,又署竹勿,應山人。先緒庚辰進士。官廣東南韶連道、雷瓊道。)(附)論近代詩家絕句章士釗北城鬆竹雜蓬蒿,隨分詩情掛鬱陶。七世將家三楚少,(用樊山句。)茶陵而後泊園高。(己卯中丞出京詩雲:“桑下轉頭增戀惜,北城鬆竹是吾園。”樊山詩雲:“七世將家三楚少,獨吾投老戀青氈。”)(千帆謹按:右一首屬周少樸。)天捷星沒羽箭張清趙熙飛石打人,絕於等倫。(原作“投石拔距,絕於等倫。”用《甘延壽傅》語。應劭曰:“投石,以石投人也。”張晏曰:“拔距,超距也。”)其才捷,其技神。
天留一老鎮西川,諫草焚餘任世傳。人數貞元朝士後,夢回光緒太平年。
香宋詩蒼秀密栗。其遣詞用意,或以為苦吟而得,實皆脫口而出者也。石遺、昀穀鹹極推服。張清一日連打十五將,日不移影。香宋有此神速。
(趙熙,字堯生,號香宋,榮縣人。光緒庚寅進士,官禦史。)(附)論近代詩家絕句章士釗陳楊都到西川去,善頌西川第一人。入境在官均應爾,流傳嗤點卻非真。(陳謂石遺,楊謂昀穀。)八字宗風有服膺,趙岐篤老說師承。後先枉噪同光體,初解袁枚最上乘。(四年前君到渝,對稱詩者以高格、正宗、古韻、雅言相標榜。曾履川請示有清詩家誰為第一,君曰:袁枚。)事異王維過郢州,卻從理路厄詩流。浩然歸去題襟黯,會看高亭出一頭。(君謂佘雲:“高二適理路不清,定辜負君之獎借。”高亭在獨石橋。)天滿星美髯公朱仝梁鼎芬其髯戟張,其言嫵媚。梁格莊,小衙內。眼中事,心中淚。
今疑紙上未曾乾,詩愛冬郎帶淚看。別有纏綿孤往抱,隻憐高處不勝寒。
梁髯詩極幽秀,讀之令人忘世慮。書劄亦如之。
(粱鼎芬,字星海,號節庵,番禺人。光緒庚辰進士,官湖北按察使。民國八年卒,年六十一。有《梁節庵先生詩》。)(附)論近代詩家絕句章士釗個個王恭柳影翻,諸生挾策向梁園。菱湖桃李風飄盡,隻剩阿劉憶掃門。(劉成禺《題節庵師菱湖種樹圖》雲:“髯師桃李種多門,今見菱堂節後孫。世變已無湖上樹,江樹君子幾人存。”)晚歲矜名漸自然,崇陵臣跪夕陽邊。饣長饣皇嘉薦登盤了,意比蕪蔞豆粥賢。(趙芷生《節庵餉崇陵供餅感賦》雲:“石馬森森汗未乾,皇嘉薦又登盤。天涯萬裏君臣淚,隻作蕪蔞豆粥看。”)天微星九紋龍史進沈瑜慶進於史矣,是為詩史。濤園之言如是爾。(濤園《題崦樓遺稿》雲:“人之有詩,猶國之有史。國雖板蕩。不可無史。人雖流離,不可無詩。”崦樓名鵲應,字孟雅,瑜慶女,林暾穀妻。)異代相知野史亭,燎原終感是星星。平生自有征南癖,秘記金鑾絕可聽。
愛蒼名父之子,熟於《左》史。其詩結束精嚴,尤多名作,其小序可備掌故。
(沈瑜慶,字愛蒼,號濤園,葆禎子。光緒乙酉舉人,官至貴州巡撫。民國七年卒,年六十一。有《濤園集》。)(附)論近代詩家絕句章士釗心非廟議棄河湟(指台澎),煙柳斜陽總斷腸。四十一年心事了,未須親見複餘皇。(君集中《餘皇篇》,傷割台也。)爛熟征南著癖書,一生大義力匡扶。傳家少許儒酸氣,可奈諸孫媚賈胡。(儒酸二宇本鄭蘇戡懷沈文肅詩。)天究星沒遮攔穆弘楊增犖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
看花回,羯鼓催。江東菰蘆中,生此奇才。
詩學江西又一奇(遺山)句,泉明襟抱輞川辭。都官正字無偏嗜,始信多師是汝師。
昀穀詩,衝澹處似泉明,高秀處似右丞。其風骨峻峭之作,又時與文與可、饒倚鬆為近。在京師時,詩名甚盛,晚耽禪悅,尤多名理。
昀穀老人乙醜八月曾過餘宣南寓廬,寫示其《重陽》一首,雲:“僻巷┢巢人跡稀,中秋已過重陽來。佳節不應廢登眺,老夫況未到衰頹。乍風乍雨堅閉戶,非病非愁慵舉杯。一事閑中差快意,詩成盆菊一齊開。”興象極好,不知遺集(排印本)何以未收。今原跡尚存篋衍,遂錄存於此。
(楊增犖,字昀穀,新建人。光緒戊戌進士,官四川候補知府。民國二十二年卒,年七十四。有《楊昀穀先生遺詩》。)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一十六員地煞星鎮三山黃信黃節一重一掩吾肺腑。定君詩,拈杜語。
平生誌業具於是,斯語晦聞哀有餘。(晦聞乞張孟劬序其《蒹葭樓詩》,曰:“平生之誌與業,略具於是。子其為我序之。”)濁不同流清若此,生無可議死何如?七言突遇彭城筆,五鬥終歸栗裏居。畢竟君詩工在律,散原翁論正非虛。(散原丈評君詩,謂:“卷中七律疑尤勝,效古而莫尋轍跡。必欲比類,於後山為近,然有過之,無不及也。”──程康《題蒹葭樓詩》)別去蒹葭幾見霜,蕭齋茗碗費平章。宣南舊夢依稀在,每誦君詩一斷腸。
晦聞刻意學後山,語多淒婉。嚐刻小印,文曰:後山而後。
(黃節,字晦聞,順德人。民國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二。有《蒹葭樓詩》。)地勇星病尉遲孫立俞明震一作王存麵而黃,鞭則鋼。硬弓快馬祝家莊。
隴頭黃霧不成春,如見周涕淚人。七字吟成心萬轉,一廛冀作太平民。
恪士詩在柳州、簡齋之間,紀行詩尤多可誦。嚐言:“詩人非有宏抱遠識,必無佳構。”頗為至論。詩見道語極多,王冬飲乃頗訾之,立論固不必強同也。
(俞明震,字恪士,號觚庵,山陰人。官至甘肅提學使,民國任肅政使。民國七年卒,年五十九。有《觚庵詩》)(附)論近代詩家絕句章士釗學劍學書都誤了,窮邊歸後我來前。詩情卻在無聲表,妙寫長河落日圓。(師為餘說詩,以手作勢如此。)詩人相見此堂堂,故國山河淚幾行。半晌無言下樓去,舅甥師弟各蒼涼。(癸卯春,師訪外舅於吾滬寓樓上,情狀如此。時外舅病篤,唯呼恪士二字,餘不能言,流涕而已。)地傑星醜郡馬宣讚張佩綸一作吳觀禮舞刀迎,戰花榮。
幾年關塞憶累臣,熱淚如潮意苦辛。堪笑平生王霸學,卻從詩筆見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