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關於這個國家的曆史(1 / 2)

貝加王國位處亞洲,雛形約形成於公元十一世紀中葉,名為貝加聯盟王國,最初主要由貝川族與加川族兩大民族組成,占地約一百萬平方公裏,首都定在今天的天城。它在最鼎盛的時期國土麵積約為一百八十多萬平方公裏,民族則有十一個之多。

貝加聯盟王國隻維持了六十一年,隨著‘血皇’維加一世的駕崩,一場宮廷內亂很快就斷送這個王國的生命。

接著就是長達三百多年的戰國時期。三百多年間,大多是由本民族形成,有大大小小二十三個諸候國在這塊土地上產生過,但它們從未,那怕是基本統一過這個國家。

至戰國末期,尚還有十一個國家在這片土地上進行著連年征戰。時,約略統計,整個天下已由貝加聯盟王國鼎盛時期的一千多萬人口縮減至不足三百萬。‘生子送王無灰骨,不如生女摘桑麻’,天下困苦,民不聊生。

貝加一世生於1404年,為當時大諸候國‘貝’國貝川大公墨斷的四子。

1416年隨使團入中國學習,期間閱讀了大量的中國曆史及諸子論斷,改名‘墨丘’。

1426年回國,開始在各國間進行遊曆與遊說,其間,各國大公多誠服於其知識之淵博、語言之機鋒,但都對其‘行仁政,兼愛萬民’之說不屑一顧。

1431年進入中部名山連雲山進行修道。

1435年,稱天下萬物為元帝所造,他自身已得道,為元帝‘在現世的代行者’,將‘滅戰爭,使天下萬民親愛,居有定所,睡有曖,食有飽’。著《元經義》,開始收徒,行走了各國布道。時,亂世無序,天下學派林立,其一行雖於各國無阻,但曆四年,晝行於野,夜眠於荒,不盡艱苦,卻應者寥寥。

1439年,再入連雲山修道。

1441年,著《元神道》,對《元經義》進行了大量的補充與修改,稱天下各民族同宗同源,都是元帝的子民。無論是王公將相還是工農小民,隻要生前積德,死後皆可升入同一個平等的天堂。《元神道》對‘滅戰爭,使天下萬民親愛,居有定所,睡有曖,食有飽’的生之理想世界及對死後的天堂世界都有著極細節的描述。另,高聳的黑色‘雲帽’,白色寬身紮袖的‘元袍’也開始作為元教的標誌穿在了元教神仆們的身上。

時,天下之十一個諸候國,大都是以本民族為基礎建立的。故,戰國中,‘滅國即滅族’(廢其宗室社稷,遺民萬世為奴)是常發生的事。或是這樣的原因,元教在那些小數民族的諸候國中很快受到極大的歡迎。教徒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發展到了十萬,產生了‘一世到閣書樓前講道,聽者過千,為其仙骨風姿所折,其未語,亭下所有人已拜服於地,涕淚泗流’。

接著,隨元教的名聲雀起,各國開始對其進行壓製打擊。又不久,誅殺元教神仆也在一些諸候國開始實行並快速漫延。

1442年未,著《神國》,稱元帝在天國目之所及的土地皆為元教子民之土地,諸候的大公們為一已之私,視天下之民如草芥,無愛無德已幾百年了。故,為‘清靜’天下,創造一個有‘大愛’的‘神之國’,天下凡有握劍之力的子民就應該拿起手中的武器清除這些‘藏萬惡,繼萬惡’的公候們。

《神國》一出,天下起義的烽火馬上四起,元帝軍在‘笠’國都城合城組建,並很快不到一年的時間發展到二十萬餘眾,連陷五國。憤怒的元教徒們吊死了這五國的大公及他們的親屬,屠殺了大量的貴族。1444初,墨丘在合城稱帝,為貝加一世,國號為‘貝加神道帝國’,帝國麵積有六十多萬平方公裏,正式劍指天下。

各國諸候眼看著起義四起,自家後院紛紛起火,元教如洪水猛獸般撲來,嚇得急忙紛紛休戰

。‘六國和議’很快在當時最大的諸候國‘加’國都城貢城召開,會議上,老對手們很快達成一致,組建了有四十萬軍隊的‘討伐邪教六國聯盟軍’,並很快開進了‘貝加神道帝國’,戰爭很快打了起來。

時,貝加神道帝國根基未穩,政治架構也還在建立中,雖有軍隊二十多萬,然多由下層農奴組成,未受正式軍事訓練,裝備自然也算不上精良。另一方麵,由於元教對貴族階層的滅絕性敵視,故,凡元教所及之處,貴族們帶不走土地,但能帶走的都帶著逃跑了,這令得帝國的財政變得極為之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