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淩家(1 / 2)

沈平貴在大姐的支持下,跟著四叔沈茂才開始了挑擔的營生。雖然從未摸過稱杆,但過去天天看著大哥侍弄這些,由大哥處耳聞目染,得來的一些東西,在今天自己挑擔之時,卻著實讓四叔省卻了不少的心力,直誇他是個做買賣的好材料。

此正“興無滅資”時期,身為地主子孫的沈平貴,自然屬於被滅之例。挑擔買賣這小農經濟,自是不合乎時下規章的。因此常常為躲避村人查追,頂著星星出門,戴著月亮回家。。。。。。繞到離家很遠很遠的洋流地段,偷偷販賣些蔬菜米糧之類的,賺取著那些許的盈餘。

大姐沈七鳳,更是沒白沒黑地替別人紡著棉花,換取那紡一斤棉花,得十斤糙穀的微薄酬勞。

每每夜深人靜,別人都睡醒一覺的時候了,她還在如豆的燈光下,“吱吱扭扭”地搖著紡車。

四弟沈安貴天天也不閑著。白天不是帶著小弟去挖野菜,就是小哥倆一起撿柴禾。亦或陪著母親去那半畝薄田裏拾掇拾掇,盡量撿出裏麵的石子,將土壤翻的鬆軟一些。。。。。。學著管理田間的五穀糧苗,好讓鍋裏的粥兒,能變的稠一些。

母親吳氏,無論寒暑冰雪,依然天天一大早就得去掃大街。時常還得忍受著變態的“肖克星”,那花樣繁多的刁難折磨。

。。。。。。

“鳳兒,淩家又遣媒婆來催了,你都快二十五的人了,說什麼咱也不能再拖著了!。。。。。。”日子,在沈七鳳的紡車裏,一天天轉了過去。一天夜裏,躺在炕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的吳氏,對著還在燈下搖著紡車的女兒,愁眉不展地說。

“唉!為了幫娘拉扯這個家,都把你的終身大事給耽誤了!。。。。。。不然你這個年紀,可都是好幾個孩子的娘了。。。。。。”她心疼地望著不吭聲的女兒,繼續絮叨著。

這些年,沈七鳳為了一心一意幫母親支撐這個家,已經回絕了好幾個媒婆,錯過了不少好人家。而今已年近二十五歲的她,早已遠遠超出了鄉下女孩子婚嫁的最佳年齡,成了被人取笑的“老閨女”。再加上這原本就遭人白眼的地主成份,更是讓吳氏愁的整日睡不著,總覺得是自己連累了女兒的終身,心裏特別的糾結難受。

半年之前,好不容易尋到了一門年齡上還算合適的人家,可放不下這個家的沈七鳳,還是一直拖著不肯嫁。而今媒人已是第三次上門來催了,吳氏再也不忍心讓女兒這樣耽誤下去了。。。。。。雖然心裏更是舍不得女兒,可,還是得苦口婆心地,勸說著。

“如今你弟弟們都長大了,老三老四都能獨當一麵了。就連小五,也能幫娘幹不少的活了!再說,咱家的日子,也算是粥黏得住碗兒了。。。。。。這回,就應了吧鳳兒!。。。。。。”吳氏,一一向女兒數算著家裏的起色。

“娘知道你是放心不下俺娘兒幾個,可你這樣守著咱這個家,到什麼時候才能是個頭呢?。。。。。。若是再錯過了淩家這門親事,那你讓娘這心裏,還不得一輩子愧疚死了呀?。。。。。。”說著說著,吳氏的淚已經下來了,忙揪著袖口抹著。

“別說了娘,俺聽你的。。。。。。。”一直默默紡著線的沈七鳳,心裏更是不好受。聽著母親的這一番苦口婆心的規勸,自己再也沒有了拖下去的理由。既然女大當嫁,那,嫁就嫁吧。。。。。好在婆家離的也不太遠,就算是嫁過去了,也還能時常回來幫母親做些活路。思之再三,她終於向母親點下了頭。

。。。。。。

淩家,是沈七鳳的婆家,是邁來村的一家老農戶。此村因座落於邁來河畔而得名,距離上遊的沈家堡也就五裏路左右,是一河貫穿的上下兩個莊子。

沈七鳳的丈夫名叫淩誠,是淩家老二。生的五觀端正、體格魁梧。雖是家中老二,做事卻極有擔當,心地也特別的善良,天生一副古道熱腸。耿直豪爽的性格,造就了他的火爆子脾氣,看到不平的事,尤其不能容忍。

淩誠年齡上小沈七鳳一歲,是因為家境貧寒而遲遲沒能尋得上親。後來還是一位娘家是沈家堡的本家二嬸子,給做媒成就了與沈家的這門親事。

淩姓在邁來村屬於大姓。淩家雖祖輩貧寒,卻亦是人丁興旺的大家庭。

淩誠的祖父英年早逝,寡居的祖母硬是頂著欲謀其田產,而逼其改嫁的妯娌們的無情排擠,含薪茹苦的養大了唯一的兒子。怎耐兒子幼年之時,因正吃著白鹽泡飯遭到嬸嬸的追打,而落下咳喘的病根,再加上與寡母生活貧困,至使年近而立之時,都未能尋得上一房媳婦兒。

後來,還是長年雇傭他的東家,見其忠厚老實,將自己幼年時燙傷雙手,右手落下了嚴重殘疾的女兒,許配給了他——方才讓他這單傳的一脈,延繼下了香火。有了淩賢、淩誠兩兄弟,及四個姐姐妹妹,這一大家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