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地理
文+仲二
重慶人吃江湖菜有個特點——某段時間,某幾樣菜品會突然火爆全城。放在上世紀90年代末,重慶的江湖菜則基本由三道菜扛鼎,分別是辣子鱔段、石鍋泥鰍和尖椒蛙。有意思的是,那時如果你問出租車司機哪裏的味道最正宗,得到的回答一般都是“田園,黃花園加油站下麵那個巷子就是。”
那時候的田園基本都是爆滿的狀態,經常有人開車從老遠的地方過來嚐鮮。在那個年代,一堆車圍著一條小巷的場景就是田園最顯眼的招牌。不過後來隨著拆遷,這家江湖菜從此相忘於江湖。
所以當朋友告知田園酒店又開店營業的時候,我幾乎是帶著一顆朝聖的心進去的。店比以前寬敞了,裝飾是傳統的中式,倒是有幾分田園生活的閑適感覺,隻有方桌條凳上還能找到一點當年的江湖氣來。不過我完全不擔心此地是否有“掛羊頭賣狗肉”之嫌。因為掌櫃的,依舊還是當年田園酒家的陳瑜老板。
“以前吃過我們的菜?”“當然吃過,那時候我就在旁邊41中讀書。”我說。這一下陳瑜來了興致,“上周還有一群你們學校的專門找到我這裏來吃飯。”聊著聊著才知道,當年老田園因為拆遷關門後,陳瑜跑去做了幾年茶葉生意,後來感覺“還是喜歡做菜”,田園這才重出江湖。
歸來的田園除了曾經幾樣經典款之外,還多了不少“新菜”。陳瑜雖以江湖菜成名,當年卻有個不為人知的身份是重慶飯店的高級廚師,師承重慶最好的川菜泰鬥們。“科班出身”倒也不拘一格,陳瑜本身好吃,又是大廚,這些年做生意走南闖北,留意各地的風味之餘,居然整理了一本菜譜出來。“高手有《九陰真經》,這本菜譜也就算是我一個廚子的武功秘籍。”粗糲的牛皮紙,古意森然的毛筆字,倒是真真有幾分秘籍的範兒。
陳瑜給我們推薦了幾道如今田園的招牌菜。一道是“東坡肉”,秘籍上是這樣寫的:300年老店樓外樓的招牌菜,多年前偷師學來的。肉是大塊的五花肉,肥多瘦少,紅亮的醬料和肉汁混在一起,讓肉越發的誘人起來。入口,醬汁鹹中帶著微甜,肥而不膩倒是相當貼切。陳瑜說,這是田園最受女客歡迎的菜色。
另一道是“雞豆花”。看上去就是一碗豆花,拿勺子一舀,白白嫩嫩的,口感也和一般的豆花幾乎沒有區別,實際上這卻是雞肉。“雞胸肉打茸,混入雞蛋清、蛋粉調漿。”陳瑜的雞豆花是從鄉下一位老人家手上學的,不用任何添加劑,確實到了“吃雞不見雞,吃肉不見肉”的境界。
我們邊吃邊聊,陳瑜突然來了興致。“我去炒個泡椒豬肝。”田園的廚房就在進門右側,陳瑜先給豬肝碼料,旁邊用小碗盛好薑蒜花椒,“俏頭”是伴了胡椒粉的木耳。接著陳瑜開火,調料和“俏頭”往鍋裏一丟,火苗驟然升起,一口大鐵鍋上下翻飛,然後起鍋裝盤,一看時間,不過8秒鍾。“那種炒一兩分鍾的肯定加了東西,這個時間和火候,豬肝本身的水分剛好保證了嫩滑。不過今天泡椒味道不是太對,淡了點。”他自己倒是用老饕的語氣點評起這盤親手爆炒的泡椒豬肝,讓我突然感覺這裏哪是一家江湖菜館,分明就是眼前這位廚子的私家食堂,一處用於他修煉內功的隱世之地。
試問,有這麼一個老饕當掌櫃,又有哪個食客能拒絕呢?
推薦人語
重出江湖的田園酒家,菜品其實多數偏清淡,但味道絕不單一,掌櫃陳瑜的想法是把客人們從味精調味料重口味中解放出來,感受食材本身的原味。偶爾,他也會親自下廚,那麼客人就有福了。
地址:龍山二路春風城市心築
最難忘的特點:田園酒家的爆炒鱔段和尖椒蛙味道不減當年。還有肥而不膩的東坡肉、不是豆花的雞豆花。到了季節,還有特色的趴趴蝦當宵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