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激戰(1 / 2)

前方是戈壁灘與山脈的交界處,到處都是長有稀疏灌木的十幾丈高的小山包。這裏雖然算不上設伏的上佳地點,但是分散開隱藏下個上千人,還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雖說諾羌人也派出了斥候在車隊的四周遊弋,但是卻不敢走遠,能夠起到的作用也就僅限於預警,從其量也就能為車隊多爭取出來一些準備時間,不至於事到臨頭,才倉皇布置防禦體係。

中午時分,一名遊弋在車隊周圍的斥候發現了情況。但是他隻來得及高聲疾呼了半聲,便被一支利劍射中咽喉。但是這半聲疾呼便足以引起,早就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的車隊的注意。車隊迅速停止住前進的腳步,就地組成防禦整形。

然而車隊此刻正行走到兩座小山丘的中央地帶,雖說地勢也還算得上開闊,但是如果馬賊從兩旁的山丘之上向下發起衝鋒,倉促之間布下的鐵桶陣,還是有被對方衝開的可能性的。

就像昨晚的戰鬥,如果是換做白天的話,兩千人的部隊一旦發起衝鋒,還是可以對車隊造成很大威脅的。也正是由於夜晚的緣故,馬賊不敢讓戰馬奔跑的過快,以免由於天黑看不清楚路,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但是換做白天,這種製約便不存在了,戰馬完全可以利用最快的速度向車隊發起衝擊,即便是諾羌人擁有強大的火力,仍舊是一場苦戰。

防禦圈還沒有完全就位,兩側的山丘之上便已經出現了馬賊的身影。放眼望去烏壓壓的一片,倒是都是攢動的人頭,至少也有兩千人以上的規模。雷霆就忍不住有些個納悶兒,這附近明明是荒漠的邊緣,充其量也就是比寸草不生的沙漠地帶強上一點點,怎麼就會有如此眾多的馬匪生活在這裏。不到一天的時間裏,就已經先後遇到了兩撥馬匪,加到一起的總數已經超過四千人。他們平時裏到底是依靠什麼來維持生計呢?

馬匪們顯然沒有給他充足的時間去考慮這個問題,還不等他想明白,便已經呼嘯著從山上衝了下來。

這一次諾羌士卒不再等到他們衝到近前,才射出手中的弩箭。而是在馬賊們將將進入到射程的時候,便開始拋射手中弩箭。這樣一來當馬匪們剛剛進入到射程之內,便迎來一陣密集的箭雨。

然而這一輪的箭雨,並沒有出現昨晚的效果。馬賊們早早的便舉起了掛在馬背上的盾牌,雖說不能完全的避開箭雨的襲擊,但是損傷率卻降到了一個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

倒是在弩箭發射以後才出手的床弩,發揮出了很大的功效。二十支床弩,至少造成三十名馬賊的傷亡。這種東西可不是普通的盾牌便可以扛得住的,隻能是兩眼一閉聽天由命,運氣好的就躲過去,運氣不好的就自認倒黴了。

麵對連綿不斷的箭雨襲擊,馬賊們徹底的放棄了用弓箭還擊的想法,就想著趕緊衝到陣前,然後進行肉搏戰。隻有這樣才能避免無窮無盡般的箭雨侵襲。

一百五十步對於馬匪來講隻不過是轉瞬及至的距離,但是這一次的進攻,他們卻產生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感受,可以稱得上是身經百戰的他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麼密集的箭雨襲擊,即便是偶爾的搶劫大唐官兵的補給部隊,也不可能遭遇到數百隻弩箭的同時攻擊。這一次他們算是真正的撞到了鐵板之上,僅僅是為了衝到對方的防禦圈外,就已經為此損失了近半的人員。

如果說最終的結果能夠將這些人全部消滅,並且將他們手中的弩箭全部繳獲的話,不管付出多麼慘痛的代價都還是值得的。因為隻要有這幾百支弩箭在手,便可以在短時間內重新拉起一支無敵的隊伍,但是如果不能做到將這些人全部消滅的話,那麼等待他們的結果將隻有一個,那就是從這裏被徹底的除名。經過這麼多年的大浪淘沙,這裏的勢力範圍已經固定了下來,僅僅擁有幾百名手下,在這個地方是根本就無法存活下來的。

馬匪的首領到了此刻已經是孤注一擲,最終的結果隻會有一個,要麼是對方全部被滅,要麼是自己一方全軍覆沒。對方雖說可以依靠著四十輛大車圍成的防禦圈進行防禦,但是四十輛前後銜接在一起的大車所構成的防禦圈,是無法將對方的所有人都容納其中的,所以由這四十輛大車所組成的防禦圈並非是鐵桶一般的嚴密,各個大車銜接的部分都有著一定的間隙,隻要能夠從這些間隙中打開突破口,便可以衝入其中,到那時對方就砧板上的魚肉,根本就沒有抵抗的能力。

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以後,馬匪的隊伍終於衝到了諾羌人構築的防禦圈前麵。騎兵對步兵天生便占有巨大的優勢,盡管諾羌人可以依靠馬車作為掩護,同馬賊的騎兵進行糾纏,但是很快的便顯現出頹勢,如果不是內圈的諾羌人通過弓箭予以支援,恐怕在交手之初便會被對方輕易的攻破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