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州地處慶州、邠州、宜州、坊州之間,並無戰略意義,所以雷霆並沒有在這裏留下一兵一卒作為駐軍,隻是在這裏駐留了一晚後,便馬不停蹄的直奔鄜州而去。
鄜州位於慶州正東二百八十裏外,距離寧州約三百裏,緊鄰洛水而建,原本是鄜坊節度使駐地,黃巢叛軍占據長安以後,鄜坊節度使戰敗身亡,而後鄜州、坊州先後被叛軍所占領。鄜州位於洛水和黃河之間,故而這裏的土地肥沃,是長安周邊重要的產糧區。
雷霆所率領的大軍經過三天的趕路,終於在第三天的黃昏時分抵達了鄜州,並且趁著鄜州兵力空虛、防守不備之際,派出三十餘騎直接闖關成功,隨後又有一百餘名遊騎兵陸陸續續趕到城門口,並且將城門牢牢控製在手中。等到大軍到來以後,城內的數百名守城叛軍見到大勢已去便主動放下武器投降。
之後,雷霆又用了十天的時間向後占領了南麵的坊州和宜州兩地,至此距離長安還有不過一百八十裏路,即便是以正常速度行軍,兩日內也可以抵達長安城下。占領了宜州之後雷霆麾下的部隊便不再繼續前進,一來這一段時間麾下的部隊平均每天都要趕路上百裏,早已經是身心俱疲,需要進行一番調整恢複。二來這裏已經非常靠近長安,而自己麾下不過是一萬多部隊,萬一在野外與叛軍相遇,勢必會爆發一場大戰,不論結果如何都不是他所希望看到的。誰知剛剛過了三天,他便從派出的斥候口中得知,薛平部已經抵達了長安城西北八十裏的雍州,並且在雍州城下經過一番鏖戰,最終殺死叛軍近萬人後,盤踞在雍州城內的叛軍倉皇逃奔長安。薛平所部由於連日征戰,麾下士卒多有傷病在身,故而並未尾隨追擊殺敵。
自收複會州一來一個月的時間內,雷霆和薛平所率領的兩萬五千諾羌士卒,先後共計收複會州、原州、徑州、岐州、慶州、寧州、鄜州、坊州、宜州、幽州、雍州等十一州,雖說這些州除了最初的會州和最後一個攻下的雍州外,都是兵力空虛的城池,但畢竟也算得上是大功一件。尤其是最後占領雍州,等於是在告知對方,勤王之師已經兵臨城下,勢必會給叛軍帶來極大的壓力。
以前沒有薛平的消息的時候,雷霆還能夠安然的在宜州進行休整。實際上與其說是休整,倒不如說是在觀望更加的確切,根據史書記載,黃巢不久之後就要放棄長安轉而東進,東進之初手下擁有近二十萬的大軍。這個時候去貿然觸動這個龐然大物,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同時,他又不禁有些無奈,薛平雖然一直以來都盡心盡力的為自己東征西討,但是心中多少還是有些心向朝廷,不然的話也就不會以一萬多人馬貿然的攻打雍州。這一戰下來,還不定要損失多少人馬呢,雷霆想一想就覺得無比的頭疼。這些人馬可是自己起家的全部家底啊,很難再從諾羌調集如此數量的大軍來協助自己征戰天下,如果就這麼輕而易舉的便損失掉,征戰天下也就成了黃粱一夢。
當即作出決定,迅速帶領全部人馬前往雍州,絕不能再讓薛平繼續這麼胡搞下去了。宜州距離雍州不過一百三十餘裏,全力趕路的情況下一天便可以到達。當他在天黑前抵達雍州的時候,雍州城內的諾羌軍正要開飯,當聽說親王殿下的部隊到來後,趕緊出城列隊迎接,並且重新準備晚飯。
雍州城內的刺史府內,薛平向他彙報了此番攻取雍州的戰況,損失要遠遠的小於雷霆在之前做出的估計,雍州城當時的守軍雖然超過了三萬人,但是士氣卻並不高漲,而且求勝的欲*望也並不強烈,如果不是叛軍的守將看到薛平所率領的部隊人數遠遠的少於他們,也就不會貿然的在城外列陣交戰。雙方交戰之初,叛軍便派出一支五千人馬的步兵方陣,並且在兩翼輔以兩千騎兵。而薛平則派出一千五百名陌刀兵以及一千名連弩手迎戰,同時在兩翼派出遊騎兵和輕騎兵各一千以確保側翼的安全。
雙方剛一交手,陌刀兵便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入叛軍陣中。兩翼的輕騎兵在正麵硬頂住對方的騎兵過後,後麵的遊騎兵便開始了肆無忌憚的射擊。很快的叛軍的騎兵便抵擋不住敗下陣來,緊接著步兵方陣也有抵擋不住的趨勢,叛軍的主將見到情形不妙,趕緊再次派出一支五千人的部隊試圖支援先前的步兵方隊。而薛平則在此時下達了全軍突擊的命令,而他的這道命令也就成為了對方潰敗的導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