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海青問道:“智者說了什麼?”
有時候適當的問話能夠讓談話更流暢的進行,如果想讓人有興趣的講下去,那自己至少也要表現出非常感興趣才行。
陸一峰道:“在第二個城市遊行結束後,智者分別在四天之內給了他四句話。
第一句話是‘仔細聆聽’;第二句話是‘設法回頭’;第三句話是‘檢討動機’;第四句話是‘埋葬憂愁’。”
嵐風真人仔細的咀嚼著這四句話。他停留在現在的境界已經足足有二十年了,無論如何修煉都無法再取得任何的進展;但換而言之,有時候進階也非常的簡單,也許一個頓悟就能完成跨越,所以對這四句話不能不慎重對待。
陸一峰道:“大師聽到‘仔細聆聽’這句話時,第一個反應是智者瘋了麼,十丈方圓內任何聲音都逃不過他的耳朵,又何必仔細聆聽呢?但是大師後來仍遵智者所說,耐下心來四下傾聽。這時他聽到了蟲鳴聲,微風吹過樹葉發出的聲音,不久他又發現許許多多從來沒有注意的聲音;一邊聆聽,大師一邊想起小時候學習的耐心、尊重及萬物息息相關等觀念。他逐漸聽到了往日熟悉的聲音,也聽出了沉寂,心中逐漸平靜下來。
聽到‘設法回頭’這句話時,大師覺得智者這句話更是無稽之談。現在他還能回的了頭麼?但是依照昨天的經驗,大師依然努力地想著設法回頭的含義,他突然明白雖然事情回不了頭,但是他的心靈還能夠回頭,於是他開始從記憶中挖掘點點滴滴的樂事,設法回憶每個細節,心中漸漸升起一股溫暖的感覺。
‘仔細聆聽’和‘設法回頭’都不難辦到,但是檢討動機卻不容易。起初大師千方百計為自己的行為辯護,但是直到他回憶起最初的動機時,才淚流滿麵,當時他習武變強的最大動力是希望自己有足夠力量能夠保護自己的家人不受到傷害,讓家裏人都以他為榮,而他後來所做的行為完全和他的初衷背道而馳。經過這次內心的洗禮,大師終於回歸到了最純的開始。
聽到‘埋葬憂愁’的時候,在大師不斷的聆聽,回頭和檢討下,他終於將所有的負麵情緒一點一點全部驅除出了內心,達到了永恒的平靜。”
當第二天智者看到大師戳瞎了自己的眼睛,問他為什麼這麼做,大師道:‘為了看的更清楚。’”
樓海青接口道:“對自己殘忍的人,對敵人一般也不會很仁慈。”她實在有點無法接受一個殺害自己親人的人因為懺悔了就能成為大師。
嵐風真人道:“先聽小友說下去。”
“智者聽到他的回答,也是微微一笑,他感覺到大師身上的戾氣正在飛快的消退,而一種祥和而平靜的東西正如蟲蛹破繭般在大師身上噴湧而出,智者相信他很快會看到一隻美麗絕倫的蝴蝶。
到達第六個城市的時候,民眾對於大師的謾罵聲相比之前的五個城市已經少了很多。
到了第七個城市的時候,已經沒有人朝大師臉上吐唾沫了。
到了第八個城市的時候,謾罵聲幾乎悄不可聞,取而代之的紛紛的議論聲。大家實在無法相信這樣一個祥和平靜的老人會做出如此喪盡天良的事來,如果押送的人不是智者的話,大家幾乎要質疑是不是抓錯了人。
到了第九個城市的時候,連大師身邊的押送人員也慢慢被大師感化,他們感受到大師如一塊水晶,正在不斷的去除體內的雜質,變得越來越純淨,而水晶裏麵盛滿了悲天憫人的高尚情懷。陪在大師身邊,他們的麵容也越來越祥和,心也越來越柔軟,對名利的爭奪欲望慢慢少了,對家人的思念卻越來越多,精神力對於周圍美好的事物更加的敏銳了。大家開始友好的打招呼,就是隊伍中脾氣最暴躁的人,也開始用不熟悉的笑容卻麵對夥伴,麵對生活。
到了第十個城市的時候,很多一路跟隨本來想親眼看到大師被處死的民眾準備了鮮花和讚美詩,當大師的囚車在城市的街道中穿行的時候,受到了人們的夾道歡迎。不少不明就裏的群眾還以為是來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大人物。而大師聽到歡呼聲,卻因為羞愧而淚流滿麵,為自己的錯誤,也為寬容的人民。
恨有可能會恨錯,但是愛和寬恕是永遠都不會錯的。
當大師在他親人們的墳前下跪時,大家恍惚間覺得,下跪額頭貼地的大師一瞬間竟然是如此的高大。
在行刑的前一刻,大師的臉上流露出的是解脫而滿足的微笑,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站出來阻止了行刑,他的五個兒子在追殺大師的中途都反被大師殺死了,他從第一個城市開始就一直追著大師,他揚言在大師燒死後要將大師挫骨揚灰,但是他站出來的時候臉上卻充滿了平靜。他走過去打了大師兩巴掌,吐了一口唾沫,又狠狠的踹了大師一腳,然後向智者道:‘原來的殺人犯已經死了,我決定寬恕他。現在跪著的是一個光明而仁慈的人,希望能夠讓他獲得自由,因為這個世界會因為他而更美好。相信天上的神靈也會寬恕一個真正改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