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大燕,離我們最近的城是哪座。”白玉川問道。
“原通天山脈下的一個小鎮,據探子回報,通天城建立以後,小鎮也改成了城池,喚作上通城。”寒弟答道。
“容我想想。”白玉川回到坐位,一臉沉思。
坐下眾人沒有一個開口說話,他們都不想打攪白玉川想注意。
“寒將軍,你精通馭獸之術,可懂馭鷹。”白玉川問道。
“這個當然,末將手下就有一千這樣的士兵。”寒弟回答。
“好,你且安排一個與士兵負責與蜀山禁飄兒聯係,那是我們的糧草補給不能斷。”白玉川吩咐道。
寒弟哦了一聲,一臉不樂意,聞及主帥提起馭鷹術還以為丈打呢,怎知卻是一個聯係人的差使。
白玉川繼續沉浸於沉思當中,他在思考去向,到底是向天揚國進發還是……。
這是一個很難的決定,他的一個決定便關係著數十萬人的生命。
“好……咱就破釜沉舟。”白玉川果斷說道。
“白兄弟三思啊,這無意是自取滅亡啊。”劉仁說道。
“天揚國太遠,我們拖不起也不能拖。”白玉川說道,他心裏已經有了打算,他打算學當年的項羽,一夜間坑殺二十萬秦軍,讓大燕所守城軍士聞風喪膽以狀聲威。
“白兄弟打算下辣手。”劉仁了解白玉川。
“如若不然,每進一步都會遇到抵抗,等到我們被圍困的時候,還有誰來救我們。”白玉川說道。
“此計雖妙,卻有失民心啊。”劉仁說道。
“你隻考慮到我方民心,你有沒有考慮過敵方的民心。”白玉川問道。
“這個,我沒有考慮。”劉仁搖頭道。
“這就對了,民心到底向著誰還是個未知數,早年大燕開采通天山脈,勞民傷才,定然不會落下好名聲,我們這是替天行道,懂嗎?”白玉川突然間笑了起來:“傳令,三天後三軍向上通城出發。”
“寒弟聽令。”白玉川再次說道。
寒弟單膝跪地領命。
“令你在三天內查清上通城的軍事布暑,以及守城將軍。”
“得令。”
寒弟嘴上說是得令,心裏地在叫苦,哎,還以為有丈打能立軍功呢,原來就是打探消息啊。
“暫時沒有其他的事了,各位請吧。”白玉川說完,轉身進入內堂。
眾人還能說什麼呢,白玉川是三軍元帥,軍中一切事務都得聽他的。
可是他又沒有吩咐其他的事,隻吩咐打探消息,其餘的事呢。
還好,歐陽烈和劉仁都是後勤保障的高手,就算白玉川不說,他們也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
第二日清城,東方青率五萬大軍填坑,表麵上是填坑,實際上是做給白玉川看,讓他離開通天城。
如此舉動,白玉川如何不明,直接休書一封傳與東方青,直接說要在城裏住七天,七天後便離開。
東方青看了書信,大軍繼續填坑,他卻沒有親自上陣,而是呆在家裏等著白玉川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