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侖”,山之名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經》、《禹貢》等書中就有,但當時所說的昆侖究竟在何處,還不太清楚。到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歸來,霍去病開發西疆之後,才得以實定。《史記·大宛傳》中說:“漢使窮河源,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雲”。由於昆侖山一直與“河源”相聯係,又有“導河積石”之說,昆侖山的範圍,則隨著中原人民對河源的認識而變化。昆侖山西起帕米爾高原,山脈全長2500公裏,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裏,西窄東寬總麵積達50多萬平方公裏,最高峰在於青、新交界處,名為新青峰——布格達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點。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區劃界線。相傳昆侖山的仙主是西王母,在眾多古書中記載的“瑤池”,便是昆侖河源頭的黑海,這裏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鳥禽成群,野生動物出沒,氣象萬千,在昆侖河中穿過的野牛溝,有珍貴的野牛溝岩畫,距黑海不遠處是傳說中的薑太公修煉五行大道四十載之地。玉虛峰、玉珠峰經年銀裝素裹,山間雲霧繚繞,位於昆侖河北岸的昆侖泉,是昆侖山中最大的不凍泉。形成昆侖六月雪奇觀,水量大而穩定,傳說是西王母用來釀製瓊漿玉液的泉水,為優質礦泉水。發源於昆侖山的格爾木河中遊,長期侵蝕千板岩,形成了峽穀絕壁相對,深幾十米的一步天險奇觀。奇峰婷婷玉立,傳說是玉帝兩個妹妹的化身。昆侖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昆侖派)道場所在地。是中國第一神山。玉珠峰、玉墟峰均為青海省對外開放的山峰,是朝聖和修煉的聖地。昆侖山峰巒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麗,每逢春夏之交,滿山碧樹吐翠,鮮花爭奇鬥豔,使昆崳山更具風韻,成為半島著名的風景遊覽區之一。北魏史學家崔鴻在《十六國春秋》中,稱之為“海上之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占多”。昆侖山自古以來就吸引佛界道家在這裏建寺築觀,養性修身,傳經布道。遠在漢唐之際這裏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斷。至金元,盛極一時的中國道教全真派開山祖師王重陽同他的七弟子,把這裏選為創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諸多另人神往的道教遺跡。在昆侖之上還有一個虛擬空間稱之為“昆侖仙境”,它存於天和地之間,,外麵有結界守護。這裏是所有妖精和仙人都想進入的地方,傳說昆侖仙境內有一條煉仙之路,妖精從這裏穿過就可以得道成仙,而仙人穿過煉仙之路就可以成為天外之仙,法力無邊。
昆侖自始至終都是仙家聖地,一直充滿的傳奇的色彩。
昆侖山口地勢高聳,氣候寒冷潮濕,空氣稀薄,生態環境獨特,自然景色壯觀。這裏群山連綿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廣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這裏到處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變幻莫測的冰錐,以及終年不化的高原凍土層。冰丘有的高幾米,有的高十幾米,冰丘下麵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潛流。一旦冰層揭開,地下水常常噴湧而出,形成噴泉。而冰錐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這種冰錐不斷生長,不斷爆裂。爆裂時,有的噴漿高達二三十米,並發出巨大的響聲。昆侖山口的大片高原凍土層雖終年不化,但凍土層表麵的草甸上卻生長著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節,草叢盛開著各種鮮豔奪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離昆侖山口不遠的東西兩側,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虛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終年銀裝素裹,雲霧繚繞,形成聞名遐邇的昆侖六月雪奇觀。玉虛峰,位於昆侖山口東麵。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頂高聳巍峨,山體通坡凍封雪裹,山腰白雲繚繞,看上去猶如一位銀裝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玉虛峰相傳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虛神女居住的地方。傳說,當年玉皇大帝見昆侖山雄偉高大,氣勢軒昂,景象萬千,且離天庭很近,便在昆侖山頂修建了一座軒轅行宮。玉帝的妹妹玉虛得知後,很不服氣,說玉帝霸占的地方太多了,不僅占了天上,還要把地上的好地方也據為已有。玉帝沒有辦法,隻好把其中的一座山峰讓給了玉虛。玉虛便在這座山峰上為自己修築一座冰清玉潔、俏麗奇美的行宮,而且經常帶著眾姐妹到此遊玩,所以,這座山峰就叫玉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