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日一樣,今天在複習十麵埋伏

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的讓人不由的緊張肅穆,屋瓦若飛墜,好像慢點就要砸到自己一般。仔細聆聽似乎有,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聽到的人都是振奮,士兵好像嚴陣以待,然後有恐懼戰爭,想哭但又不知道為什麼似乎發泄不出,隱隱的帶著一絲憂傷。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淒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餘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既而恐,終而涕泣之無從也。全曲氣勢恢宏,充斥著金戈鐵馬的肅殺之聲。

一、列營士兵們帶著工具,準備打仗;二、吹號角,擊打鼓;三、點兵點將;四、在排整隊;五、走對;六、埋伏在山林中;七、雞鳴山小戰;八、九裏山大戰;九、項王敗陣;十、烏江自刎;十一、眾軍奏凱;十二、諸將爭功;十三、得勝回營。

伏兵重重,楚軍被圍得水泄不通的情景,然後是在雞鳴山進行一段小規模作戰,到九裏山大戰則是全曲的高潮,運用琵琶高超複雜的絞弦技巧真實地再現了戰爭的慘烈:人仰馬嘶聲、兵刃相擊聲、馬啼聲、呐喊聲等等,驚心動魄,讓人振奮。中間一段琵琶長輪模擬簫聲,隱約透出四麵楚歌,暗示項羽兵敗。

最後的結局(項羽敗陣到最後):項羽戰敗自殺,劉邦勝利會朝,音樂結束。全曲氣勢恢宏,充斥著金戈鐵馬的肅殺之聲。

《十麵埋伏》這首曲子可以說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藝術發揮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創造了以單個樂器的獨奏形式表現波瀾壯闊的史詩場麵(而在現代的話,必須用多種樂器,配上別的才能體現出那個氣氛),直到今天,《十麵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藝術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名作。

是誰在彈曲子,讓人振奮人心呢…。

“哈…。”

某男人仔細看到之時,差點從樹上掉下來。那不是二夫人的女兒嗎?怎麼會如此多才多藝,看來有趣的事要發生了

“誰?誰在哪裏出來”沒有動靜?不可能絕對有人在“再不出來讓我抓到你把你腦袋擰下來做杯子”

“嘖嘖,你娘親沒告訴你女孩要溫柔嗎?”

“我當是誰呢,原來是莊主大人呢…怎麼您有事?”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

“閑來無事,聽到你在彈琴,不錯。明天去骷髏宮訓練吧”

“哦?”眼皮輕輕一跳,似乎沒有什麼能勾起我的注意呢。真是糟糕“有什麼好處?”

“好處是一個月一百兩銀子,吃喝給你娘親最好的,還可以挑戰哦”

切…挑戰?貌似不錯

“成交”

期待哦…。哈哈哈,看來不會無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