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翻譯的價值
高教研究
作者:向婕
【摘要】翻譯事實指的是進行翻譯活動的這個過程,以及翻譯產生的結果及相關產物,它需要進一步歸納提煉、去偽存真,才能升華成一種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的翻譯價值。翻譯活動作為人類的一項實踐活動,其價值也理所當然由具有主觀思維的個體判斷並歸納總結出來的。簡言之,從社會功能、道德功能和傳播功能角度來看,翻譯分別具有跨文化交際價值、創造以及信息價值。
【關鍵詞】翻譯活動 跨文化 價值
一、引言
翻譯開啟人類心靈,打開思想疆界。翻譯活動為世界各民族提供了無障礙交流平台,為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交融滲透做出了巨大貢獻。價值是指自我本質的維係與發展,要具備價值,就必須要不斷進步和發展。從古至今,翻譯活動無處不在,其生命力十分旺盛,但在翻譯活動進行的同時,翻譯學學者有必要探究翻譯這項活動能夠存活如此之久、發展如此之蓬勃的根源,以此證明翻譯活動為全球發展所做的貢獻,也就證明翻譯活動的價值所在。
二、翻譯的跨文化交際價值
“中國是內陸國家,中華名族文化的發源地是中國的黃河流域,以土地為生存之本,中國古代始終重農輕商”(呂思勉,2008: 23-24)。然而在西方,文化起源於古希臘,大部分都是位於海洋上的島國,當時人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和適應大環境的發展,他們最初在國與國間開展基本低級的經濟活動,那邊是商品經濟的雛形。
異化指在翻譯過程中對一些帶有外國色彩的表達進行保留的翻譯策略,也就是保留異國情調。此類譯者認為文化交流才是翻譯活動的唯一價值,保留源語言中的傳統文化色才能算得上符合“信”的標準。例如,“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這句諺語,楊憲益先生將其譯為“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穆雷,1998:12-18),在這裏沒有把“天”譯成God,目的是想保留原文裏帶有中國佛教和道教的意味,如果,譯成God, 原文的佛教色彩就會被替換成基督教色彩,西方讀者必定會認為清代的中國人也是基督教信徒。因此,楊憲益先生翻譯的Heaven忠實傳達出了跨文化意義。
(一)翻譯的創造價值。
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差別,它是一種視聽綜合藝術,這種綜合複雜性決定了影視翻譯相較於一般文學翻譯,與再創造具有更緊密的聯係。比如在《美麗心靈》中,男主角Nash和他的一群朋友在酒吧喝酒,他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一位金發碧眼的美女身上,這時,一個人說道:
“Shall we say swords, gentlemen? Pistols at dawn?”
“先生們,讓我們一決雌雄,看誰能贏得姑娘的芳心。”若這句話直譯則是“我們應該談談劍嗎,紳士們?還是黎明時的手槍?”這樣的譯文必定會讓讀者一頭霧水、不知所雲。這裏的文化解讀是,在西方中世紀,貴族們通常在黎民或者黃昏的時候決鬥,目的是爭奪他們的仰慕者,而決鬥的武器就是劍或者手槍。所以上述正確的譯文是一種文化內涵的轉換和再創造,若譯者沒有了解原文的文化淵源,他也不能創造出具有可讀性的譯本。翻譯活動再創造的價值便是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都能無障礙交流。
商標翻譯雖然是眾多翻譯活動裏的冰山一角,但一個優秀商標的翻譯也需要結合原商標的韻味和專業的翻譯技巧。然後譯者在不背離商標的原意的基礎上,擺脫傳統翻譯的死板模式,勇於創新,譯出符合時代潮流、迎合大眾口味的商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