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媒體行業的處罰機製不夠完善。
網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迅速,同時相應的問題也也越來越嚴重。但是,各地政府對媒體行業的一些問題並沒有完善的處罰機製,這就是虛假新聞不斷出現的很重要的原因。懲治的匱乏以及製度的不完善,使那些沒有社會責任的新聞媒體鑽孔逃脫法律的懲治。那些不斷發布虛假新聞的人會因沒有得到法律的製裁而越來越囂張,從而助長這種違法行徑的不斷蔓延。想要根除這種網絡時代下新聞道德的問題,各地政府就必須製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打壓這幫虛假新聞製造者,嚴厲打擊無視個人隱私和社會道德的媒體。
五、網絡時代的新聞道德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係列網絡時代新聞媒體出現的問題,其根本問題都是出在行業規範上。因此,我們可以從這兩個方麵來加強監管。首先,我們應該加強新聞行業從業人員的自律管理,另外,就是加強關於提供新聞的平台的監督與管理。對於上述兩方麵不僅加強教育,還要有相應配套的監管製度,才能保證改善網絡新聞環境。
(一)強化信息傳播者的責任意識和自律意識。
一般在論述網絡時代新聞道德問題時,大多數的學者都認為隻加強新聞從業人員監管就可以了,卻往往忽略了信息的接受者也可能轉變為信息的發布者。因為網絡時代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以前新聞從業人員的擔任傳者角色的中心地位被打破。所以,該教育應該針對所有的有機會接觸媒體的機會的人。假如,有人故意在信息發布平台上發布了一些誇大虛假的內容,則可能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張,從而造成極大的危害。因此想要從根本上解決網絡時代的新聞道德問題,那麼新聞道德教育的普及麵一定要大。由於現在社會上網民人數眾多而複雜,所以他們的知識修養、文化水平,以及道德水準參差不齊,因而我們必須加強網絡新聞法規的普法教育,與此同時大力開展網絡新聞道德的宣傳教育工作。並且幫助每個社會群眾樹立正確的傳播網絡新聞的主體意識,在加強自律的同時不斷提升自身道德修養。新聞從業人員尋找新聞消息資源時,一定也要在消息得到確證之後才能讓其進一步在網絡上傳播。
(二)完善法律法規,強化監管力度。
政府應該對相應不完善的的法律法規進行的相應的整改,並且加強新聞從業人員乃至全社會的新聞傳播的監管。對於新聞傳播的監管要讓傳播者的自律與法律的監督相輔相成,隻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管製新聞網絡的傳播問題。保障新聞媒體有序運行的最重要的基礎就是有良好的法律監督機製。由於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新聞法,但是我們可以根據其它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此作出規範有效的控製。對於,新聞工作者方麵,則應該貫徹《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的有關規定,與此同時應該自覺遵守“堅持社會責任”、 “自覺遵紀守法”、 “堅持正確導向”、、“發揚優良作風”、 “維護新聞真實”等相關要求。在電視影視媒體以及平麵媒體方麵,則應針對不同的情況相應的製定行業規範。在《出版管理條例》等條例的的監督下,避免侵權等一些不良行為。對於網絡,我們應該將問題從根部開始刨除,將源頭切斷。與此同時,可以利用當前已頒布的一些《互聯網電子公告服務管理規定》等規章加以控製與治理。一些具有商業性質的門戶網站應該在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的同時,完善自身隊伍在新聞專業素質方麵的培養。綜上所述,解決網絡時代的新聞道德問題任重道遠。所以想要重根本上解決網絡時代新聞道德的一係列問題必須在用法律規範網絡新聞傳播的同時需要互聯網的每一個用戶都能加強個人的道德素質及修養,在職權部門把好關,並且做好外部工作。隻要齊心協力就一定會為大家創造一個健康和諧的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王蕾.網絡時代的新聞教育.新聞與傳播研究,2002,2.
[2]匡文波.網絡傳播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3]易菁.淺談網絡時代的新聞道德,華章,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