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殺義
項梁死後,楚國形成了以項羽,呂臣,劉邦為主的新一代三駕馬車,為了保存實力,撤軍彭城,三人分兵駐紮三地,成掎角之勢,拱衛京師。
這其中以項羽勢力最大,楚國的軍隊班底都是項家的親信;呂臣以陳勝的複仇者自居,收集了大量陳勝的部隊,資曆人望都比較高;劉邦的隊伍最少,又是外來戶,勢力最弱,但是劉邦利用自己優越的社交能力,在楚國積累了良好的口碑。三駕馬車,互有優劣。
項梁的死形成了短時間的權力真空,原本的計劃因為項梁的失敗必須推倒重來,在新的話事人出現之前,大家都在擁兵觀望,整個楚國彌漫著失敗的氣息。
如果上天給章邯再來一次的機會的話,他一定會抓住機會不惜一切代價一舉滅掉楚國。
可惜沒有如果,此時的章邯犯了一生最大的錯誤,他不知道楚國盛產九頭鳥,砍掉了一個,還有很多個,其中一個叫做項羽。
在擊殺項梁以後,章邯認為楚國大勢已去,他放棄了追窮寇的打算,轉而揮師北上,攻打燕國趙國。
公元前208年,秦軍渡過黃河,猛撲趙國,先鋒部隊輕輕鬆鬆擊敗趙軍,一路所向披靡,迅速攻占趙國首都邯鄲。
破城以後為了免除後患,章邯把所有的原住民都遷移到河內,然後把邯鄲的城牆鏟平。張耳帶著趙王歇逃進巨鹿,巨鹿就是今天的河北平鄉。
秦將王離帶兵將巨鹿團團圍住,陳餘向北收集了部分打散的士兵,一共有幾萬人,駐紮在巨鹿北邊,同時派人向楚國求援。
此刻章邯的大軍駐紮巨鹿南麵的棘原,論兵力氣勢章邯都占優絕對的優勢,但是他采取圍而不攻的策略,打算等其他義軍前來救援的時候一網打盡。
如果沒有項羽,章邯這個計劃很完美。
章邯一走,楚國的形式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原本危機重重的防守態勢因為一個人的改變而變得不同。
這個人就是楚懷王
前文提過,項梁上位以後為了名正言順,聽信智囊範增的建議,找到了正在給別人放羊的楚國王室後裔熊心,擁立為楚懷王。
楚國曆史上曾經出現過一位大大有名的楚懷王,在位時雄才大略,打垮了魏國的霸權,使楚國成為與秦國齊國並列的戰國三大豪強,世界上同期最強大的國家。
可惜這為君王的後半生開始昏聵,寵信一大堆奸臣,又被大陰謀家張儀算計,下場非常鬱悶,在與秦昭襄王會盟的時候被秦國扣押,中國人講究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楚懷王吃了頭啖湯,被不講信用的秦王擺了一道。
他的兒子不但救他,還在家稱王取而代之,楚懷王被扣押以後死活不願意簽字畫押同意割地秦國,多次逃跑都以失敗告終。三年後客死他鄉。他死後,他的好基友屈原也在汨羅自殺。
正因為他的悲劇人生,楚國人對他一直念念不忘,項梁擁立熊心為懷王,就是認為民心可用,以懷王的名義為自己招攬人氣。
這位羊倌楚王剛來的時候表現的非常拘謹,對於項梁言聽計從,不論有什麼事情,都是詢問項梁的意見,早請示晚彙報,老老實實做他的傀儡,不參政,不攬權,不發表意見,項梁很滿意。
但這一切都是假象,熊心不是狗熊,他不傻.
誰願意一生做傀儡呢?漢獻帝?光緒帝?
即使你願意做傀儡也沒有好下場!等到實權派想上位的時候第一個殺的就是你。
王位是誘惑,生死是本能。
項梁在的時候,熊心很怕他,項梁的黑曆史擺在那裏,利用殷通的信任殺了他起義,裝糊塗殺了秦嘉和景駒,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哪一天不高興隨便找個理由就能把自己幹掉。
人生能有幾回搏,既然項梁死了,為什麼我不能做個名正言順的楚王。
我是楚王,我有發言權,熊心名正言順的走上了前台。奇怪的是,熊心竟然得到了許多人的擁護。
這裏有必要分析一下擁護者的心裏,在以後的權力鬥爭中,這種情況將反複出現。
楚國的政權組成非常複雜,有項梁為首的江東派,有呂臣為首的張楚派,有劉邦為首的沛縣派,還有許多從全國各地趕來投奔的小派係,魚龍混雜,這其中,以江東派實力最強,資曆最老,權力也最大,這就好比一家公司,項梁是創始人兼大股東,其他人都是加入公司以後獲得了一定的股份,算是小股東,大股東在董事會有絕對的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