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戰彭城(1 / 2)

第三十一章:戰彭城

對於項羽可能的反擊,劉邦也做了一些準備,他命令小舅子呂澤帶兵駐守夏邑,又命令樊噲率軍在今山東嶧縣、棗莊、鄒縣、曲阜、滋陽一帶,自己帶著三十萬大軍駐守彭城,三個據點成等邊三角形,專業點叫做:掎角之勢,互相照應,在他看來,項羽就是想反撲,也不敢輕舉妄動,想和五十六萬大軍對戰,怎麼著也的準備幾十萬人,這麼多人不是一天兩天能準備好的,再說這麼多人一旦出動,四處都是眼線,很快就會有人來報告的。

劉邦的案例充分告訴我們,輕敵、有恃無恐是要不得的。

比起項羽、韓信,劉邦的軍事才能經常被鄙視是有道理的。

他的對手是項羽,當世最強的兵勢大家,如果這麼容易就被你搞定,還能走到今天。

劉邦還不知道的是:項羽老家宿遷,但是是在蘇州長大的,姑蘇慕容家後世威震天下,其武功絕學“以及之道、還施彼身”就是項羽發明的。

你敢抄我老窩,那就吃我一招,我也抄你的窩。

麵對腹背受敵,兩線作戰的危機局麵,項羽展示出無與倫比的軍事才華,從這點上來看,霸王的稱呼當之無愧。

他在仔細分析劉邦的軍隊布置之後,製定了大膽的軍事計劃,說大膽都謙虛了,確切的說是極度冒險的軍事計劃。他命令手下將領繼續攻打城陽,而自己輕率三萬精兵,奔襲徐州,直插劉邦心髒。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隻要擊潰劉邦這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其他的牆頭草慢慢收拾。

這個計劃聽起來令人熱血沸騰,要想實現困難重重。

要想攻打徐州,首先必須突破樊噲在嶧縣、棗莊、鄒縣一帶布下的防線,從兵力上來看,樊噲的駐軍不下十萬,雖然較為分散,但距離並不遙遠,可以隨時馳援,一旦不能快速突破外圍防線,敵人有了準備,將前功盡棄。

其次,衝開樊噲防線以後,駐守夏邑的呂澤距離劉邦大軍駐守的蕭縣徐州不超過兩百裏,兩天的路程,一旦對方頂住項羽的攻擊,援軍到達,項羽將陷入三麵夾擊的境地。

第三,劉邦的軍隊總量遠遠大於項羽,即使分兵三地,也對項羽有優勢,在冷兵器時代,人數就是戰鬥力,人多好辦事。

第四,遠程奔襲,缺乏後援,後勤也得不到保障,敵人以逸待勞,這都是不利因素。

相對於巨鹿之戰的破釜沉舟,彭城之戰在曆史上的名氣相差很遠,但是在我看來,這一戰是項羽軍事才能最精華的體現。

與巨鹿之戰比起來,彭城之戰前項羽的形式更加惡劣:

1、兩線作戰,前後被夾擊。

2、天下大半的諸侯都投靠了劉邦,剩下的保持中立狀態,隔岸觀火。

3、缺乏後援,孤軍深入。

4、輿論方麵非常不利。

對於弱者來說,所有的不利條件都是失敗的借口,弱肉強食的戰場中,弱者是沒有生存權力的,而對於強者,不講借口,隻追求勝利。

楚漢戰爭才剛剛開始,項羽已經陷入絕境,這場仗絕對不能輸。

要想贏,隻有一個字:快!

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

項羽精選三萬鐵甲精騎,要知道在當時,大規模騎兵作戰並沒有成功的先例,直到後世武帝年間為了打擊匈奴,才開始有計劃的訓練大兵團騎兵作戰。從這一點來看,項羽的軍事思想非常超前,軍事的稱謂當之無愧。這三萬精兵都是當年的老班底,沙場九死一生,個個都是老兵油子,為了勝利,把壓箱底的家當全部壓上,要的就是一擊必殺。

輸就輸個精光,贏就贏個徹底,showhand!

項羽精心選擇以暇丘作為突破口,這裏是樊噲防禦的薄弱地帶,也是防線的邊緣地帶,距離相對較遠,但是兵力最少。殺狗出身的樊噲改行以後,在劉邦軍中以勇猛著稱,衝鋒陷陣是一把好手,立過不少實打實的軍功,但是麵對項羽,根本不是對手。第一個回合,防線就被項羽衝散,要不是項羽進攻心切,樊噲難保不會全軍覆沒。

打穿第一道防線以後,項羽命令屬下不做任何修整,所有輜重全部丟棄,傷兵就地安置,其他人輕裝上陣,馬不停蹄,直插蕭縣,那裏正是劉邦的中軍大本營。

抵達蕭縣已經是半夜,項羽命令稍作停留修整,在黎明之前發動總攻。這個時間點非常有講究,黎明之前是人睡的最香的時候,哨兵此時警惕性最差,三萬鐵甲精騎,自西向東,迎著朝陽,從側麵殺向漢軍大營。劉邦在彭城蕭縣兩地駐軍有三十萬,十倍的兵力,此刻還沉浸在睡夢中,殺紅了眼的楚軍如天兵天將一般,直插心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