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第二戰場(1)(1 / 2)

第三十四章:第二戰場(1)

魏王豹的反水引發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其中之一就是把韓信招來了,在魏王豹看來,劉邦疲於與項羽的爭鬥,沒有時間找自己的麻煩,所以反了就反了,也不是我一個,怎麼地吧。

他錯了,今時不同往日,彭城的失敗讓劉邦轉變了戰略思路,不再把希望寄托在軍閥聯盟身上,具體點說:以前是大家聯合,現在要兼並。

既然要兼並,大魚小魚都是魚,一個也不能放過,就從最近的開始,最近的就是魏王豹。

韓信來了。

攻占關中平原以後,韓信依舊是名義上的大將軍,但是並沒有得到劉邦的重用,原因很簡單,劉邦不信任他,比起樊噲,周勃,灌嬰等從龍之臣,韓信再好是個外人,外人再好也不放心,大公司的高層都是自己培養的,空降的高管往往作幾年,價值利用完了就的走,是一樣的道理。

半路夫妻終究不如原配的好,這就是劉邦的邏輯。

所以彭城之戰,劉邦壓上所有的家當,唯獨沒有韓信,以致後世產生很多爭議,有人認為如果有韓信在,彭城之戰不會輸雲雲。

曆史不能假設,況且在我看來,即使有韓信,也不一定能贏,因為劉邦壓根不信任他,帶著跟不帶區別不大。

彭城之戰還讓劉邦明白一個道理,樊噲周勃灌嬰這些人,都是將才,衝鋒陷陣,都是好手,張良陳平,智計無雙,定策略出主意,沒有更好的了,有了這些人,對付那些雜魚諸侯綽綽有餘了,但是要想奪冠,他最需要的是一個帥才,一個可以獨當一麵,為他打開局麵,開辟新戰場的帥才,能擔起這個稱號的,隻有韓信。

而韓信,同樣需要這個機會,關中之戰以後,老板有意冷落他,他選擇默默承受,爬的越快,摔的越慘這個道理還是懂的,陳平就是前車之鑒,差點被周勃灌嬰他們用黑材料整死,所以要低調低調再低調。磨刀不誤砍柴工,一旦老板需要,就要即插即用,這次任務很重要,必須讓劉邦明白,你要想走的更遠,就的需要我。

發飆的韓信相當可怕,不會給對手留任何機會。相比起韓信的軍事水平,魏王豹就是個小學生。

戰鬥開始了,小學生魏王豹經過努力學習,製定了一個在他看來非常完整的作戰計劃,這個計劃的依據是這樣的:首先韓信要打自己,一定要渡過黃河;要想過黃河,必須有渡口;要想走渡口,就隻有從臨晉過。

所以魏王豹非常有針對性的做出戰鬥方案,一:在在蒲阪(今天的山西永濟)布下重兵等著韓信,永濟就在臨晉的對麵,過來就打;二:魏王豹命令手下把黃河所有的渡船全部收集起來,一把火燒掉,然後把兩岸的樹全部砍光,讓你過不來。

魏王豹的思想很明確,此時正是八月,黃河的水量充足,沒有船,看你怎麼過。即使你勉強過來了,我兵多糧足,給你來個擊其半渡,你也死定了。

理論上來看,這個計劃還不錯,至少從當前的局勢來看,是非常合理的。

但是合理不代表有效,即使有效,也隻是在小學有效,到了大學就失效了。

魏王豹看看自己的作業,非常滿意,就這水平,老師不給一百分都不好意思,既然一切都在掌握之中,魏王豹也就放鬆下來,在永濟吃著西瓜,聽著小曲,望眼欲穿的等著韓信的歸來,等啊等,等啊等,終於等來了韓信的消息,

安邑守軍來報,韓信已經攻下了安邑,正在向臨汾進發。

魏王豹差點沒有被嘴裏這口西瓜嗆死,安邑在蒲阪的上遊,那裏江麵寬廣,沒有渡口,韓信難道是飛過來的?這也太不按套路出牌了吧。昨天士兵彙報,韓信的大軍還在臨晉,怎麼今天就把安邑打下來了。

韓信當然不會飛,但是他會動腦子,大家是成年人了,打架也要成熟一點,總整些小學生的玩意是不行的。

韓信抵達臨晉以後,很快識破了魏王豹的企圖,說來說去,就是不想讓我過河,既然你不想讓我在這過河,我就換個地方過。

臨晉的上遊有個地方叫做夏陽,那裏河麵寬闊,但是水勢比較緩慢,是個不錯的登錄地,而且河對岸有個明顯的缺口,便於隱藏士兵。

這是個天造地設的好地方,唯一的缺點是:沒有船。

雖然是夏天,但是當時遊泳運動並沒有普及,而且十萬人泅渡黃河,難度比較大,如果實現了,的創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不但是遊泳記錄,一次性溺水死亡人數記錄也會一起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