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太子之爭(1)(1 / 2)

第四十三章:太子之爭(1)

七王之亂以後,劉啟徹底掌握了權力,為了避免類似悲劇重演,劉啟對藩王製度進行了改革。把封國的丞相改為相,把禦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等職位全部裁掉,之前封國的官員設置製度和朝廷是類似的,看起來就是一個小朝廷,劉啟改革看似把他們降級,減少相關工作人員,實際上相當於把相關職能給拿掉,從此以後各封國還可以繼續享受封地的納稅,做太平王爺,但是軍權政權等被收回,再想造反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七王之亂之間事情雖然是劉啟衝動削藩造成的,但是長痛不如短痛,經過這一次平叛,徹底解決了藩王坐大的問題,為國家政令統一創造了條件,劉啟因禍得福。

除此以外,劉啟還把楚相張尚,太傅謝夷吾,趙相建德,內史王悍等人追封為烈士,充分表彰了他們在曆史緊要關頭,忠於朝廷,勇於亮劍的忠君愛國精神,並責令全國各級官府部門大力弘揚這種精神。

到了景帝四年,劉啟下詔立長子劉榮為太子,劉榮此時已經十九歲,又是老大,被立為太子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誰都沒想到的是,這隻是太子之爭的開始。由此引發了一場腥風血雨。

事情的起因還要從劉榮的身世說起。

首先:劉榮不是嫡生,隻是皇長子。

按照皇家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長的原則,太子的位置是輪不到劉榮的。

但是:皇後沒有兒子。

說起這位皇後,又是另外一個故事。

劉啟的原配是薄皇後,從這個姓氏就可以猜到她的身世。

她的姑奶奶叫做薄姬,也就是當年被許負相中可以生出天子的薄姬。

劉啟做了太子以後,奶奶薄姬為了自己萬年以後娘家有個依靠,來了個包辦婚姻,把自己娘家一個遠方孫女嫁給了孫子劉啟。

也許是薄皇後長的不漂亮,也許是不和劉啟口味,也許是有其他原因,總之:太子劉啟很不喜歡這個老婆,但是奶奶給選的,喜歡的要,不喜歡也的要,不要就是不孝。

所以奶奶在一天,劉啟一天不敢說閑話。

這位薄皇後就這麼嫁過來,從太子妃,慢慢熬到皇後,對於一個女人來說,能做到母儀天下,後宮之主,她的人生非常成功。

雖說有走關係的嫌疑,但是比起哪些宮鬥一輩子都沒有成功的女人來說,她簡直是幸福的不要不要的。

宮鬥也是要靠關係的!

但是與此恰巧相反,她並不幸福,她的老公不愛他,甚至寧願去寵幸那些在她看來很卑賤的下人也不願意碰她,更不幸的是,因為自身身體原因,結婚多年,她一直沒有兒子,連個女兒也沒有。

劉啟有十四個兒子,沒有一個是她生的。

作為皇後,在那個年代,沒有兒子就是一種罪過。

你沒有兒子,別人有,你可以沒有兒子,天子不能沒有兒子。

於是,劉啟的長子劉榮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太子。

劉榮做了太子,劉榮的媽媽栗姬,自然是母憑子貴,順利升級。隻待有一天兒子上位,母親做皇太後,坐看六宮宮鬥,人生是多麼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