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新人新氣象(2)(1 / 2)

第二章:新人新氣象(2)

董仲舒的一番理論把劉徹說的心花怒放,雖然是一個少年,但是劉徹是個十分聰明的人,也是一個會來事的人,從做太子以來他就看不上爸爸爺爺的做法,對黃老無為之學很不感冒,反倒對儒術興趣十足,在這位高中生眼裏,既然有了無上的權力就應該大有作為,就應該折騰,而不是天天談什麼無為,什麼自然,如果一切都無為都自然,那要皇帝做什麼,要權力有什麼意義。

如果說以前還是小孩子自己想想,那麼董仲舒的出現,就是為劉徹找到了理論幫凶,原來不是我這麼想,聖人也是這麼想的。

既然聖人同意我的觀點,那我就不客氣了!

董仲舒因為獻策有功,被封為江都相,嚴助公孫弘麵試優秀,嚴助被封為中大夫,公孫弘為博士。聽起來都是被封官,但是其實有明顯區別。公孫弘嚴助是京官,以後就在皇帝身邊辦事,露臉的機會多,升官的機會也多,而董仲舒,是地方官,走的遠遠的。

上一個遭受這種待遇的不是別人,正是賈誼!

賈誼的職業生涯是個悲劇,董仲舒也是。

皇帝和欣賞你的理論,卻不欣賞你的人,這也難怪,中國古代的許多文人都有一個弱點,務虛不務實,能說不能幹,賈誼比起董仲舒還稍微好點,隻不過趕上了老人政治的時代被排擠,而董仲舒遇到的雖然是個高中生,卻是一個診治天賦奇高的皇帝,他很喜歡董仲舒的理論,卻看不上董仲舒的為人,經過短時間的接觸他就斷定,這個人很有才,但是他不適合做官。

大凡這種大有為之君,用人都喜歡能做事的人,能做事意味著很多時候不講規矩,不守禮法,而董仲舒滿口仁義道德,用來作為指導思想忽悠大家可以,忽悠個人就不合適了,所以不適合做官。

但是劉徹還是不想放棄,畢竟可能幾百年才能遇見這樣一個大學問家,讓他回家太可惜,幹脆學學賈誼,外放江都國做國相,如果做得好將來就是丞相,做不好就在外邊好好待著吧。

這既是個機會,也是劉徹用人的態度。

董仲舒很失望,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一直是他的理想,要說文武手藝,天下誰能說比我董仲舒強,做丞相綽綽有餘,為什麼連公孫弘嚴助都不如。

他不明白,即使他有才華,即使他能說也能做,丞相這個位子現在也是輪不到他的,圍繞這個位置即將爆發一場嚴重的鬥爭。

現任的丞相是衛綰,這位劉啟的托孤老臣本來就是個過度角色,劉徹上台不久就失寵了,劉恒劉啟眼裏的實在人在劉徹眼裏就是一個和稀泥的老家夥,這種人沒有任何能力,做個管家綽綽有餘,做丞相太過平庸,如何輔助我做大有為之君,要想改革,丞相首當其衝,所以劉徹上台不久,就免去了衛綰的職務。

現在擺在劉徹麵前有兩個候選人:竇嬰、田蚡。

竇嬰大家都很熟悉,皇帝的表叔,太後的侄子,平叛七王之亂的大功臣,現在竇太後還在,竇嬰作為外戚,代表的是太皇太後一脈的利益,當然要重點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