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外戚之爭(3)(1 / 2)

第十八章:外戚之爭(3)

製服了灌夫,打壓了竇嬰,田蚡很得意,覺得這件事情應該差不多了。從此以後,誰還敢和我田蚡過不去,他們倆就是榜樣。

竇嬰雖然吃了虧,但是好歹灌夫沒事,所以也就不在多說話。

隻有灌夫,心裏更加不爽,總想找個機會報仇。

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當年灌夫靠著火爆脾氣為父報仇,威風八麵,舉國震動,雖說沒有升官發財,也為自己攢足了人氣。

但從另一麵說,正是這個火爆脾氣最終害死了自己。

元光四年,田蚡續弦,對象是燕王劉嘉的女兒,劉家王家再次聯姻,男方又是當朝皇帝的舅舅,在八項規定出來以前,大操大辦在所難免,滿朝文物百官都來祝賀,作為魏其候,竇嬰當然也包括在內。

喝喜酒就喝喜酒,竇嬰忽然想做一把和事佬,他邀請灌夫和他一起去。要說竇嬰也是一番好心,覺得上回因為他的原因導致灌夫田蚡不和,希望借著這個機會賣個麵子給田蚡,抬頭不見低頭見,以後大家見麵好說話。

灌夫有些猶豫,主要是對自己的酒品沒有信心,怕喝多了又胡說八道,反倒把好事辦砸了,爭來爭去,最後還是跟著竇嬰去參加了田蚡的婚宴。

沒想到這回惹出更大的麻煩!

田蚡雖然不太歡迎灌夫,但是家裏辦喜事,來的都是客,人家登門賀喜總不能把人給攆走,那樣就太掃興,所以也就客氣一下,大家入座喝酒。

喝著喝著問題就來了!

作為新郎,按照規矩,田蚡要給來賓逐個敬酒,他敬完回到座位,客人們要先回敬,然後彼此之間互相敬酒。這個過程和今天和喜酒差不多,就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小細節引起了灌夫的不滿。

灌夫發現:田蚡給大家敬酒的時候,所有人都是避席跪伏,而竇嬰敬酒的時候隻有一半人避席跪伏。

什麼是避席跪伏?

我國是從宋朝才有的椅子,以前大家喝酒的時候都是跪在地上,屁股頂著腳跟,腰杆挺的筆直,跪的地方都鋪著席子,總不能讓人跪地上,說實話,這種喝酒方式對於身體不好或者比較胖的人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折磨,即使跪在棉花上,跪幾個小時也的難受的不要不要的,何況是個席子,席子也分很多種,草席還好,竹席那可真的直接跪了!

普通的喝酒你你端著酒杯我也端著酒杯,大家互相致意,然後一口喝掉。避席就是人家來敬酒或者有事的時候,起身站到一邊表示尊敬。

這事還有個典故,據說當年曾參參加師傅孔子的宴會,孔子就一個問題點化徒弟,曾參立刻從座位上站起來走到席子外邊,以表示最老師的尊敬。

聖人都這麼做,大家都有樣學樣,並形成一種禮儀,隻不過這種禮儀不再是對師傅長者的尊重,而是對上級對領導的尊重。避席跪伏就是退到席子以外,重新跪下來把就喝了。

這本來是個很小的細節,也說不上什麼大事,你在台上的時候人家尊重你是必須的,這種尊重一部分是發自內心的,一部分是對你職位權力的敬畏,你下台了,別人可以尊重你也可以不尊重你,都算是正常,官場上的事,人走了茶就涼了,不能說你當了領導永遠就是領導,也不是所有人都對你的工作為人滿意,憑什麼別人都的避席跪伏。

但是灌夫很不爽,覺得這幫人都是勢利小人。

想來想去,又把這罪名加到了田蚡身上,要不是這小子會拍馬屁,丞相也輪不大他,要不是他做丞相,我家魏其候還是丞相,魏其候要是丞相,誰敢不避席跪伏。說來說去,大家不尊重魏其候,就是怪田蚡這小子鑽空子,不怪他怪誰!

既然你們不給我老大麵子,那就不要怪我不給你們老大麵子!

等到灌夫給田蚡敬酒,按照規矩,田蚡說一句:不能滿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你幹了我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