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主父偃的複仇
齊國的國君叫做劉次昌,元光五年即位,雖說年紀還小,但是做了大王,大婚就是頭等大事。
劉次昌的母親早就把兒子的婚事給安排好了,這位人稱紀太後的女子也是個十分孝順的人,雖說嫁夫從夫,但是對自己的娘家一刻都不敢忘,富貴了第一個惦記就是娘家,如今兒子要結婚,肥水當然不能流到別人家田裏。
紀太後決定,把弟弟的女兒嫁給兒子,大家親上加親。雖說近親結婚不太利於後代,但是在當時,這太正常了,當朝皇帝第一任皇後不就是姑媽的女兒嗎,皇帝都能做,我們為什麼不能做。
紀太後的如意算盤打的很好,但是兒子卻不同意,理由很簡單:不喜歡!
結婚這種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豈能你自己說了算,你說沒看上就沒看上,什麼時候輪到你說話,紀太後很不高興,但是兒子已經是大王了,麵子還是要給的,於是派自己的女兒也就是劉次昌的姐姐進宮,一來希望姐姐能管住弟弟,不要天天和宮裏那些低端女人胡混,二來女兒和她一條心,可以勸勸弟弟。
無論從哪個朝代,那個人的角度來看,紀太後的做法都無可厚非,挑不出毛病,但是問題恰恰出現了,出現的猝不及防,誰都沒有想到。
劉次昌竟然和姐姐搞到一起去了!
比他的本家劉定國還猛,簡直猛一百倍!劉定國要是早知道本家有如此生猛的人物,讓他自殺他都不好意思。
劉次昌怎麼和姐姐搞到一起,史書沒有記載,但是這種事情在中國曆史上並不罕見,春秋時期齊襄公諸兒就和妹妹齊薑搞到一起,為了長相廝守,還派人把妹夫魯桓公給幹掉了,搞的天下皆知,最終死於非命。
也許是當時人的道德水平不夠高,也許是當時的社會風氣比較差,也許是當時的文明還不夠,總之,這事已經發生了,不但發生了,還被許多人知道了。
就在這個時候,媒人徐甲上門了!
徐甲見到劉次昌,開門見山的表達了提親的願望,劉次昌苦於被母親支配,十分叛逆,一聽說有人提親十分高興,當場就同意了,他對徐甲說道:隻要太後同意就沒有問題。
紀太後一門心思想把侄女許配給兒子,兒子不同意已經上老火了,結果還來了個徐甲說媒,最可惡的是,主父偃還想把女兒嫁過來做王妃。
徐甲主父偃紀太後都認識,在紀太後眼裏,徐甲不過是齊國的一個小人物,就因為巴結上了王太後,也人模狗樣的來和自己談條件,而主父偃這個loser,在齊國連工作都找不到的家夥,也想和自己攀親家,簡直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兩個貨,給錢都不要,趕緊滾!
徐甲被紀太後一頓臭罵,滾出了齊國。
本想著升官發財的徐甲不但吃了閉門羹,還碰的頭破血流,想來想去,咽不下這口氣,他十分納悶,能娶王太後的外孫女是各諸侯王想都想不來的事情,有了這門婚事就有了護身符,為什麼紀太後反對?
難道另有隱情!
徐甲是個聰明人,覺察到異常後,就花了點錢,雇了幾個狗仔到處打聽消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不打聽不知道,一打聽還真打聽出猛料,原來劉次昌和姐姐有一手。
簡直是天賜良機,報仇的機會來了。徐甲想到一條毒計:借刀殺人!
隻要把這件事情捅給王太後,王太後過問下來,齊國的麻煩就來了。
回到長安以後,徐甲進宮回複王太後:齊國不同意這門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