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公孫弘的道(2)(1 / 2)

第三十四章:公孫弘的道(2)

開竅的公孫弘開啟了開掛的仕途,不過一年就做到了左內史,簡直是紅的發紫。

人紅是非多,公孫弘紅了,依然有人看他不順眼,這個人就是:汲黯!

前文交代過,汲黯是個特殊的人,由於和劉徹特殊的關係,無論他說什麼做什麼劉徹都不會把他怎麼樣,正因為如此,汲黯在朝廷裏也是一種特殊的存在,簡單點說:看誰不順眼就噴誰。

噴人容易,大不了別人在噴回來,大家對著噴,看皇帝相信誰。

有一天朝中開會,會前大家商議先統一意見,等上會以後一起懟劉徹,把決議給定下來,汲黯公孫弘都參加了會議,也都達成一致。

結果剛一上朝,公孫弘就反水了,這個老小子一看勢頭不對,立馬把之前的協議拋之腦後,順著武帝說,把汲黯氣的當場發飆,大罵公孫弘背信棄義,說他不忠不義。

武帝問公孫弘有沒有這事,公孫弘臉皮也夠厚,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狡辯說道:了解臣的人知道臣的忠心,不了解臣的人認為臣不忠。

劉徹是聰明人,當然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是做皇帝都喜歡大臣順著自己,如果把公孫弘攆走,以後大臣們團結一致懟自己,哪有自己說話的份,所以明知道公孫弘背信棄義也不拆穿他,還更加寵信他,元朔三年,提拔公孫弘做了禦史大夫!位列三公!

做了大夫的公孫弘馬屁功夫更加厲害,元朔二年,大將軍衛青驅逐匈奴,收複了河南地區,武帝就地建立朔方郡,修複了前秦蒙恬修築的城堡,為了花了不少錢,公孫弘當家知道柴米貴,上書劉徹,建議停止修複,把錢花到別的地方。

劉徹見公孫弘不同意他的方案,十分不高興,讓人把設置朔方的厲害關係做成十個問題,故意為難公孫弘,公孫弘一看勢頭不妙,立馬轉向,大談特談建立朔方的好處,還自黑自己是山東小地方來的,對於漢武帝高瞻遠矚的診治主張理解不夠深刻,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領會武帝精神等等,說的武帝十分高興。

武帝一高興,大家都跟著沾光,其中一位就是那個幫助武帝出題目為難的人,他叫做朱買臣。事後被任命為會稽太守。

說起朱買臣,還有一段故事。

朱買臣是吳縣人,也就是今天的蘇州人,貧農出生,卻喜歡讀書,從今天的角度來看這不算缺點,但是在當時,沒有科舉製度又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一個農民不事生產想著讀書就是不務正業,但是朱買臣非常執著,把讀書看做是改變命運的機會,誰說都不聽,就是要讀書。

就這麼讀啊讀,讀到了四十歲依舊是一事無成,甚至連溫飽都解決不了,最後沒辦法,和老婆一起上山砍柴到集市上賣。

日子過成這樣,朱買臣依然保持著高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每天不是讀書就是唱歌,即使是挑著柴火走在人群中,依舊大聲歌唱,唯恐人家不知道他是誰。

他自己無所謂,覺得這事不算什麼,但是他老婆受不了了,雖說不是什麼大戶人家的小姐,好歹也是良善人家的姑娘,誰不想夫貴妻榮,結果倒好,自從嫁給這個窮光蛋,一天好日子沒過不說,四十歲了不務正業,看不到人生的一點希望,還這麼高調賣窮,簡直是太不要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