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走的人是孫生,那一天他將孫言叫到了房間,給了他一個無力的巴掌,給了他一個重重的擁抱,給了他一個苦澀的笑容,給了他一個堅定的眼神,而孫言也全部都承受了。
那一天他們聊了很多的事情,孫言的事情在孫生的眼中曆曆在目,一路看著孫言長大,神童之名,狀元之事,最後回歸家裏養豬,真的是平淡的一生,可孫生覺得,這就夠了。
唯有一點,他沒有報道孫子,所以他是帶著一點遺憾……離去的。
徐月走的時候,剛好是孫生離去的第二天,她沒有叫孫言,也沒有叫呂夢瑤,她隻是安詳的待在孫生的身邊,然後閉上了眼睛。
這是一場慎重的葬禮,孫言為自己的親生父母,買了最好的墓地,刻了最好的墓碑,燒了無數張的紙錢,磕了無數次頭,雖然孫言知曉他們是虛幻的人,但那份恩情,他決不能忘。
而不久,天道再起輪回,呂夢瑤的父親也到了大限,似乎從孫生死去的那一刻,這個村裏的老一輩,也陸續離開了,包括曾經那位老先生,包括那位一直跟著老先生身邊的書生……
然後六年走過,孫言與呂夢瑤已是三十六歲,前者已然成了中年之樣,後者因為有玄力加持,倒是能夠保持年輕貌美的樣子,但她卻沒有這麼做,而是果斷的利用玄術,將自己的樣貌變老了,倒也明顯,她不想讓孫言一個人老去。
另外陳列出事了,許是他太過於清廉,得罪朝中不少的人,所以有人誣陷於他,讓他背上了一個通敵賣國的罪名,隻要秋後一到,便會立即問斬!
且此時,他並沒有告訴孫言,也沒有讓袁青告訴孫言,他們三人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化幹戈為玉帛,所以陳列有難之時,袁青自然也找過他,甚至想幫他翻查此案,可最後卻是失敗了,還差點讓袁青自己陷了進去,而沒有辦法之下,袁青也隻得選擇放棄。
可陳列算錯了孫言,袁青也算錯了孫言,他們以為不告訴孫言,孫言就不可能會知道這些事,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孫言早就知道了陳列的事情,也早就開始著手救人之事。
還有,孫言並沒有選擇劫牢獄,劫法場這些下等對策,而是反過來瞞著袁青與陳列,介入了此案之中,隻不過他卻隻做了一件事情,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那就是讓呂夢瑤潛入了皇宮,並且十分輕鬆的將皇帝帶了出來。
而孫言並沒有違反當年的承諾,因為他沒有進入京城,隻是在外麵布局。
他讓呂夢瑤帶著皇帝,去了冤枉陳列的官員家,讓皇帝親耳聽到了那些人的計劃,且更為重要的是,的確有人通敵叛變,可卻並不是陳列,而是袁青的父親與袁青的哥哥。
這兩個人正是當年逼迫孫言的兩位文官,這也是為什麼孫言需要瞞著袁青的原因,所幸皇帝不是笨蛋,也不是傀儡,而是一位真正的皇帝,所以結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回到皇宮後,他便開始著手陳列之事,在陳列問斬前的那一天,他下達了免死之令,並且曾經那兩人放鬆警惕之時,將他們一舉拿下,而至此,陳列安全了。
陳列與孫言從小認識,可以說非常了解對方的為人,正是如此,在他一臉莫名的釋放後,他第一個就想到了是孫言幫了他,但想歸想,在最後他還是否定了這個可能,不是因為他懷疑孫言的能力,而是因為他認為,孫言還不知道自己的事情。
袁青的兩位哥哥因通敵之罪被判斬立決,原本這等大罪是要株連九族的,可皇帝念在袁青在這些年也立了不少的功,加上他也並不知道此事,所以赦免了無關人等。
隻是袁青雖然跳過一劫,但他的心情卻是悲痛至極,被斬的說到底也還是他的家人,他不在意那是不可能的。
但對此,孫言和陳列也沒有過度的安慰,因為有些時候,有些事情,需要他一個人自己挺過來,所幸的是,他還有師尊。
而經曆了這一次的生死大劫後,陳列也想開了,他辭了官位,離開了朝廷,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隻不過從那一天起,他就沒有再與孫言比試過了。
起初時,這還真讓孫言有些不適應,可慢慢的他也就習慣了,都是要奔四的人了,老在意過去的那麼荒唐事,也顯得有些幼稚。
最終,無憂無慮的孫言,便又讓四十年的時間悄然劃過。
孫言與呂夢瑤已經六十多歲了,兩人呢白發皺紋,已然又了歲月的氣息,可惜的是當年的人,已經全部不在了。
袁青的師尊始終沒有突破原生境,最終壽元斷絕,在五年前走了,而袁青自己也是老態龍鍾,儼然沒有多少時日,還有陳列,他的下半身已經癱瘓,隻能靠特製的椅子行動,唯有孫言還好,雖不算硬朗,但也不算太差。
且許是知曉大限將至,這三個人在一天雪夜,最後一次的聚在了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