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陸九齡(1 / 1)

(1132—1180),字子壽,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乾道五年(1169)進士。官全州教授,卒。寶慶中,贈朝奉,直秘閣,賜諡文達。有兄九韶,弟九淵。

【與僧淨璋】

自從相見白雲間,離聚常多會聚難。兩度逢迎當汝水,數年隔闊是曹山。

客來濯足傍僧怪,病不烹茶侍者閑。不是故人尋舊隱,隻應終日閉禪關。

【釋義】

濯(zhuó),洗去汙垢。

【詳解】

我國古代,佛教寺廟僧人廣為種茶、製茶、研究茶,對促進茶葉的生產及品質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貢獻。當時,寺廟有“茶頭”僧專門從事燒水煮茶,以備獻茶待客;有“施茶”僧專門為遊人香客惠施茶水;有名僧著茶書,與當代文人墨客一起品茶論文,寫茶詩。這些名僧一般都有專門的侍者或煮茶童子。詩中“病不烹茶侍者閑”,因傳茶能解藥,因而生病吃藥期間不飲茶,這是古今一致的做法。

羅大經,字景綸,南宋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登第,為容州法曹掾。著《鶴林玉露》。

【茶 聲】

鬆風檜雨到來初,急引銅瓶離竹爐。待得聲聞俱寂後,一甌春雪勝醍醐。

【釋義】

檜,木名。

春雪,指潔白的茶湯。

醍醐(tíhú),酥酪上凝聚的油,極甘美。

【詳解】

古代茶詩中,有許多觀賞茶煙的詩句,如唐杜牧的“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蘇軾的“病眼不羞雲母亂,鬢絲強理茶煙中”等。也有許多聆聽茶聲的詩,如蘇軾的“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鬆風鳴”,“雪乳已翻煎處腳,鬆風忽作瀉時聲”;陸遊的“槐火初鑽燧,鬆風自候湯”等。此詩也是描述親自煎茶過程中,聆聽茶水沸騰聲音的美妙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