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三國人口之謎(2 / 3)

十九年豪強大混鬥的過程裏,人民要求統一的意誌仍在發揮它的偉大力量,那些割據勢力逐步被克服了,社會依然向統一的方向前進。代表這個統一趨勢的重要人物就是當時最大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大文學家)被士族稱為“亂世之奸雄”的曹操。這當然不是說曹操不是一個極端殘暴的大屠戶,這隻是說他用來進行戰爭的政治軍事方針,客觀上符合於統一的趨勢,因之他成為當時最大的勝利者。

曹操是曹嵩的兒子,出身在宦官家庭,不列於士族。起初做小官,漢靈帝末年,曾鎮壓過潁川郡黃巾軍。董卓作亂,他發動曹、夏侯(曹嵩本姓夏侯)兩家的幾個兄弟和侄子作為骨幹,招募了一些兵,參加以袁紹為盟主的討董卓大軍。袁紹等人共有兵十餘萬,誰也不敢和董卓作戰,獨曹操帶著幾千人進攻,雖然打了一個大敗仗,曹操的識見和勇氣卻證明與袁紹等人不同。

一九二年,曹操占兗州,擊敗青州黃巾軍,得降卒三十萬人,選拔精銳,號稱青州兵。曹操從此自成一個獨立的力量,開始與袁紹分離。曹操剛得到兗州這個很不穩固的立足地,便規定“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的兩大方針。一九六年,漢獻帝到了洛陽。曹操擊敗豫州黃巾軍,得汝南潁川兩郡。他親自率兵迎漢獻帝到潁川郡的許昌。用漢獻帝名義發號施令,政治上握有主動權,強大的袁紹以及其他割據者都處在被動的地位了。同年,設置田官,招募流民到許昌屯田,恢複農桑業,所屬兗豫兩州各郡也屯田積穀。軍事上堅實的基礎建立起來了。曹操依據兩大方針充分表現出政治的軍事的巨大才能。

武將大抵出身下層豪強,任何一個大割據者都有不少武將。困難在於爭取士族。它是統治階級的一個嚴重的力量,要善於使用它取得它的助力,否則,政治上不可能有所成就。當時北方士族,一部分在豪強混鬥中死亡了;一部分各投舊主,多是投袁紹;一部分逃避到江東為孫策所收用;一部分投奔荊州,依附大名士劉表;還有一些遠避到遼東和極南的交州。剩下來的士族本來不多,曹操出身宦官家庭,搜羅士族更顯得困難。不過曹操也有好的條件,首先是他有漢朝廷名義,其次是屢次戰勝,軍威頗盛,在別處不得意或主人失敗了的士,不得不投過來求功名。大名士也是最大的謀士荀繇(音鬱yù),就是從袁紹那邊投過來的一個。這些條件以外,他還主動地著力爭取。例如司馬懿稱病堅臥,不就征召,曹操用死刑威脅他出來做官。又如禰衡(禰音迷mí)當眾辱罵曹操,曹操大怒,把他送到劉表那裏去,表示不殺士人。幾年間,曹操得士比任何大割據者都多。

曹操取得勝利的必要條件具備了。一九七年,開始進行有計劃的戰爭。他先使鍾繇(音尤yóu)奉朝廷命到關中,穩定韓遂、馬騰等十幾股大割據者。曹操率軍擊敗自稱皇帝的袁術,袁術渡淮南逃。一九八年,曹操擊殺驍勇善戰的呂布,得徐州。二○○年,曹操以一比十的劣勢兵力在官渡大敗地廣兵強的袁紹。此後連年進擊,二○五年,袁紹軍全部潰滅,曹操得冀、青、幽、並四州。經十一年戰爭,北方大割據者或死或降,黃河流域基本上統一了。二○八年,曹操進擊劉表軍,得荊州。能和曹操對抗的力量,隻剩下占據吳、會稽等六郡的孫權與聲望甚高擁精兵一萬人的劉備。

袁術係統的大將吳郡人孫堅,一九一年,為袁術攻荊州劉表,被劉表軍射死。孫堅子孫策,年十七,是一個英俊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早年隨母居壽春,就交結江淮間士人,與高級士族周瑜結成至交。周瑜與低級士族大富豪魯肅也是至交,孫策得周瑜,江淮間士族形成了以孫策為首的一個團體。孫堅死後,孫策從袁術那裏領回孫堅舊部兵將共千餘人。這都是久經戰陣的精兵猛將,孫策獲得這些武人,軍事上建立了堅固的基礎。一九五年,孫策得袁術允許,率兵到江東,擊破大小割據者,得吳、會稽等五郡,又襲破廬江郡,得袁術部曲三萬餘人。孫策依周瑜所率士族為骨幹,結合張昭為首的北方士族,在六郡土地上創立一個強有力的孫氏政權。二○○?年,孫策死,弟孫權繼位,到曹操奪得荊州時,孫氏政權已經是鞏固難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