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輔助資料,三國長敗將軍夏侯惇(1 / 2)

夏侯惇:一個當之無愧的常敗將軍

光榮三國誌向來把夏侯惇做成曹操麾下的王牌將軍之一,他的名聲在三國迷中也一直是勇氣可嘉、武藝高超的軍事人材。不過在一片貶低關羽、趙雲、馬超等宿將的浪潮中,似乎很少有人想到,眾人印象中的夏侯惇其實與正史記載相去甚遠。為了有的放矢,下麵把《三國誌》中夏侯惇那悲慘的戰場經曆拿出來曬一曬。

?

1、“張邈叛迎呂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輕軍往赴,適與布會,交戰。布退還,遂入濮陽,襲得惇軍輜重。遣將偽降,共執持惇,責以寶貨,惇軍中震恐。”——《三國誌 ? ;諸夏侯曹傳》

眾人眼中鹵莽的呂布用計把夏侯惇活捉了,還作為人質要挾,幸虧韓浩指揮若定,平息了這場鬧劇。曹操後來恨恨的下令:“以後再有類似情況要盡快采取行動,不要管人質死活!(乃著令,自今已後有持質者,皆當並擊,勿顧質。——《三國誌 ? ;諸夏侯曹傳》)”很顯然,沒有費一兵一卒就被生擒活捉的曹軍“知名”將領隻此一家別無分號。當然,有人會說,夏侯惇不是把呂布打退了。請注意,陳壽在這裏的用詞是“退還”而不是“敗退”,雙方應該是打了個平手,並沒有分出勝負。而呂布在一場短兵相接之後居然回頭抄了夏侯惇的大本營,把他的駐防地濮陽給打下來了,不但劫了他的糧草,還活捉了他本人。這是一場不折不扣的完敗,確實有點辜負了曹操把大後方委托給他的重任。

2、上一次夏侯惇總算是被“恐怖分子”完壁歸趙,但很快他就在戰場上英勇負傷了。《三國誌 ? ;諸夏侯曹傳》記載:“太祖自徐州還,惇從征呂布,為流矢所中,傷左目。”

《三國誌》上沒有記載是誰偷偷射了……也沒有記載夏侯惇是不是吞了……

不管怎麼說吧,看來夏侯惇作戰還是比較勇猛的,不然也不會衝到前麵去以至於被敵軍射中。

3、之後夏侯惇因禍得福,古有塞翁失馬,今有元讓失目。光榮負傷的夏侯惇雖然還沒有立下如五子良將或曹仁、夏侯淵等人的功績,但他的官運卻非常亨通。“複領陳留、濟陰太守,加建武將軍,封高安鄉侯。”——《三國誌 ? ;諸夏侯曹傳》

這很讓人費解,曹操自己說過:

“未聞無能之人,不鬥之士,並受祿賞,而可以立功興國者也。故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三國誌 ? ;武帝紀》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曹操確實是論功行賞,並非如後來八王之亂時的掌權者那樣讓全國人民一起升官發財。而此時的夏侯惇顯然還沒有達到升官封侯的地步,曹操的意圖很值得琢磨,可謂迷霧重重。

3、“時大旱,蝗蟲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賴其利。轉領河南尹。”——《三國誌 ? ;諸夏侯曹傳》

夏侯惇為百姓做了件好事,親自背土挖溝,鼓勵種田。雖然屯田和興修水利不是他自己出的主意,他隻是在執行上麵的安排,但是怎麼說也有苦勞。但是說句題外話,親自背土,我怎麼看都像現在某些領導人帶頭植樹,做樣子沽名釣譽。而作為一個“以烈氣聞”的壯漢去埋頭搞建設實際上也體現了夏侯惇的另一麵。不過,作為戰將,還是應該在沙場上多立功。

4、“建安三年,布複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三國誌 ? ;呂布臧 ****** 繼上次輸給呂布本人之後,再次敗給呂布的部下高順。或許是失去了一隻眼睛而影響了元讓的攻擊力,尤其是武力值。

5、“太祖平河北,為大將軍後拒。鄴破,遷伏波將軍,領尹如故,使得以便宜從事,不拘科製。建安十二年,錄惇前後功,增封邑千八百戶,並前二千五百戶。”——《三國誌 ? ;諸夏侯曹傳》

夏侯惇在官渡之戰中作為曹操的後續部隊,很有可能也參加了戰鬥,不過也很有可能沒參加戰鬥,不管怎麼說,他跟著曹操進了鄴城後立刻升官,而且還“便宜從事”。

6、“使拒夏侯惇、於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三國誌 ? ;先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