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打的就是你的軟肋(1 / 3)

斜穀以西,陽平關。

關城大堂之中,獵獵如火的戰意,正在大堂中瘋狂的燃燒,狂烈的叫戰之聲,充斥著整個大堂。

陶商高坐於王座之上,正看著手中那道錦衣衛剛剛送到的情報,內中聲稱,曹操大軍已出斜穀口,進入到漢中平原,並與劉璋兩軍會合。

正是這一道情報,挑動了大魏眾將的神經,亢奮的群起叫戰。

就在一天前,東麵已傳回捷報,項羽已率三萬前鋒大軍,攻破了南鄭,宣告了蜀國的覆滅。

這滅蜀最後一功,已被項羽所得,至於東麵的上庸等東三郡,估計可以傳檄而定,也沒什麼功勞可撈。

功勞意味著食邑的增加,官職的上升,這些虎狼之將們,自然是“貪得無厭”的,不會嫌夠。

今聽聞曹操又率大軍入川,這送上門來的戰報,如何能不令眾將再度興奮起來,亢奮叫戰,想要再立新功。

陶商放下手中情報,目光瞟向了張良和韓信,那二人卻保持著冷靜,皆向陶商暗暗搖頭,顯然都不太讚成強行再戰。

陶商微微一笑,這兩員智士的意見,顯然正暗合自己的想法。

陶商現在手握十幾萬大軍,兵馬數量上勝於曹操,要是他想跟曹操一戰,一早就先派兵去斜穀口據守,阻止曹操的大軍進入平地了。

他卻沒有。

這是因為,張良和韓信二人已經給他分析過了形勢,秦軍兵力雖少,體力精力卻旺盛,己軍雖經一場大勝,卻已是強弩之末,就算跟曹操要戰,也至少得經過個把月的休整才行。

所以,陶商才沒有派兵去據守斜穀口,決定隻守住南鄭、城固以及陽平關等主要城池據點便是,堅守不戰,任由曹操率軍進入到漢中平原。

因為陶商知道,對於曹操來說,此戰最關鍵的因素,就在於糧草供給。

從關中往漢中運糧草,有兩條道最為便捷平坦,一條是由隴西經由祁山,走隴西右大道,另一條則是從關中,經由陳倉,走陳倉道。

這兩條道雖然平坦,利於糧草轉運,但無論走哪一條道,最後都必須要經過陽平關,自西向東才能運入漢中。

而陽平關卻在陶商手中,這就意味著,曹操無法經由這兩條平坦大道,往漢中運輸糧草,隻能從陽平關以東的斜穀道、駱穀道和子午道往漢中前線運糧草。

此三條道離關中最近,路途雖少,但卻極為崎嶇難走,若再遇上連雨天氣,更是寸步難行。

所以,自古以來,關中跟漢中間的運輸線,都很少經由這三條穀道。

按照曹操原先的計劃,他是想以最快的速度,率大軍先從東麵三條穀道中,相對來說最好走的斜穀道趕往漢中,那時陽平關還在劉璋手中,他的糧草就可以走關西兩條平坦大道,順利的運往漢中前線。

曹操卻萬沒有想到,劉璋這般無用,還沒等他大軍趕到,就丟了陽平關咽喉。

這就意味著,他八萬大軍每日巨大消耗的糧草,就隻能經由東麵三條崎嶇難走的穀道,運往漢中。

為八萬大軍轉運糧草,至少得需要五六萬的丁夫,從東麵三條穀道運輸糧草,必然要花費更長的時間,這就意味著,更多的糧草要被消耗在路上,隻有少部分糧草,能夠運往前線。

這樣難以想象的糧草消耗,對於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陶商來說,自然是不在話下,但對曹操來說,便成了巨大的負擔。

所以,陶商的戰略也再簡單不過,老子壓根就不跟你交手,就坐守城池跟你耗著,看你能耗多久。

既然能不損將士性命,光靠比拚國力,就能耗死你,我又何必硬碰硬呢。

當下,陶商便以大魏之王的權威,屏壓下了眾將如狂的戰意,傳令下去,諸軍隻嚴守城池,無論麵對秦軍任何挑戰,統統都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