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五千年前的地球上,還存在了其他三個世界的入口,那麼《山海經》裏記載的那些怪物,以及古書裏提到的蓬萊仙島,昆侖仙山,歸墟等等也都有可能存在。
並且這些地方不存在於地球,而是存在與其他的三個世界中。
如果是這樣,那麼當年周朝和殷商的那次大戰中,會不會真的就像封神榜裏寫的,其他的三個世界也卷入其中了呢?
另外還有秦始皇統一六國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一是秦國對於士兵的獎勵辦法,二是軍隊裏武器的標準化。
尤其是第二個,直接大幅提升了士兵的戰鬥力,同時也縮短了兵器的維修時間。
很多人都知道秦弩上的零件是標準話的,在戰場上兩把損壞的秦弩能拚合出一把可以使用的秦弩的。
可很少有人知道,秦朝的青銅劍、長戟等其他的武器,也可以做到這樣的。
尤其是秦朝的青銅劍,劍身損壞後,隻要將劍柄拆開就可以把劍身卸下,直接換上一把新的劍身。
而長戟、長戈這類的長兵器,更是可以根據戰場的需要,在戰前準備的時候臨時調整。
並且秦始皇提出的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中,秦國做的可不單單是這些。
正所謂劍有模、弩有製、戟戈同杆等等,所以說秦始皇時期的軍隊,更像是一支現代化的軍隊。
因為在曆史上,就算是到了明清時期,中國的軍隊裏,完全的製式化也沒能普及。
秦朝之後,強漢是鎧甲統一,士兵的衣服統一,武器卻並不相同,而是因人而異。
經過了三國兩晉南北朝,到了隋朝的時候,軍隊裏的武器服裝更是五花八門。
其實在隋唐時期,事情身上的鎧甲都不能說是完全統一,尤其是唐朝時期的一線軍隊,很多士兵在自己的鎧甲上畫上牡丹、美女等圖案,待到真正開戰的時候,敵軍看到的唐朝軍隊,那叫一個五彩斑斕。
宋朝還算是比較製式化的軍隊,有統一的軍裝鎧甲,有統一的長刀和弓箭,但是其他的就不行了。
因為趙匡胤是黃袍加身,通過禪讓的天下,所以宋朝的軍事能力本就不是太強,而宋朝強大的是商業能力。
在宋朝的傳說中,楊家將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而楊家一門忠烈的故事感動了多少代人。
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少知道,楊家將裏的老令工楊業,其實是一名降將!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征討北漢,太宗平時就聽說過楊業的名氣,曾經重金懸賞尋求他。後來楊業所守的古城展示危急,已經出現了潰敗的跡象,楊業勸北漢皇帝劉繼元投降,來保全性命。劉繼元投降以後,宋太宗派使者召見楊業,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右領軍衛大將軍。軍隊回朝以後,任命楊業為鄭州刺史。‘’
所以正是因為楊業是降將,與他同朝為臣的潘仁美,才會處處與楊家為難。
並且我們可看到,宋朝曆史上能征善戰的將軍,好像北宋就一個楊家將,南宋就一個嶽飛,而這從某種程度上,表現了宋朝文強武弱的統治形態。
而宋之後的元明清三朝,國家的軍隊係統已經完善,但這個時候軍隊裝備的統一化程度,才剛剛與秦朝時期的秦軍水平持平。
如果說秦的強大是源於商鞅變法,那麼為什麼商鞅最後被五馬分屍了?
如果說秦軍的強大是因為秦朝軍隊中,各個方麵的高度統一話,那為什麼到了漢朝之後,這種高度的統一化消失了呢?
……
思考到現在,牛大致發現了一個問題,似乎現在的曆史本身就有問題。
雖然說曆史是勝利者書寫的,那是因為曆史本身隻會留下勝利者的足跡,可是牛大致卻發現就算是勝利者,他們留下的足跡也不是那麼清晰的。
而牛大致講問題分開來看,得出了這樣的幾個結果,秦朝的強大是因為軍隊高度的統一化、製式化,清朝能夠一統中原很有可能是隱藏在東北山林裏一些神秘力量,而華夏文明的起源之初,可能受到了多個文明的輔助。
起源是受到了其他三個世界裏的文明幫助,滿清進入中原是受到了出馬仙的幫助,而出馬仙顯然也是某個宗門的特點,也就是說滿清也是受到了外界文明的幫助。
同樣的秦朝的開始,似乎也受到了強大外界文明的支持。
那問題來了,外界文明為什麼這麼關心華夏文明的發展,對於歐羅巴文明、巴比倫文明、恒河文明、埃及文明,他們怎麼不去幫助,偏偏要幫助華夏文明呢?
你可能覺得,華夏文明自身的發展體係好,用得著外界文明的幫助嗎?
但是這裏有個很大的悖論,那就是華夏文明從出現到崛起,直到清朝末年,華夏文明一直是世界中心。
更是有人說過這麼一句話,唐宋強大的時候,還沒有世界,因為這兩個朝代,有據可考的證據顯示,這兩個朝代最巔峰時期,曾經擁有過全世界80%的財富,這可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