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隻睡了2個小時,辛苦碼了這兩章,大家多支持啊。點推、收藏,鮮花,來吧。
曆史的天空群星薈萃,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數百年,每一個時代都有各自的傑出人物,用刀劍筆墨留下了不滅痕跡,讓後人追憶。華夏大地,自古如此。而這個時代,仍然人才輩出,精英層出不窮,爭搶主導曆史走向。
李秉衡常常感歎治蘭芳易,治中華難,蓋因如此。接下來的中華舞台將分外精彩,政治家、軍事家、野心家、漢奸走狗、偉人,在中華大地寫下他們的一頁。
一個人的確很難改變曆史,但一群人,一個團體,一個強有力的利益集團,應該可以撬動曆史的支點,改變它的走向。
中華,中華,可否使你遠離那些慘痛與破滅?
夜深人靜時,李秉衡常常生出幾許追問。在後世拯救中華的那幾個偉人扛起華夏命運之柱前,自己能把中華民族引導到一個什麼樣的地步。作為一個突兀的介入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根基的人,能夠取得目前的成就實屬不易。如果同盟會以及南洋、國內支持自己的力量能再多些該多好,中國人的確不夠團結,不容易圍繞一個領袖堅決的服從指揮。
即便孫中山這樣的偉人,也被反對勢力所包圍著,黃興等人也時不時的跟他唱反調。各有各的意見,各有各的想法,常常以自己的意誌為轉移。
本來李秉衡想改變這種狀況,使得同盟會更加團結更加有凝聚力,其他黨派與同盟會結合更加緊密,可他發現自己錯的很厲害。不僅其他黨派對他意見不一,同盟會中的許多元老也對他群起而攻。這個紛亂的時期,紛亂的政治,不是他一個人所能理的清的。所以這次孫中山等人的到來,也是一個契機,一個改善雙方關係的契機。
後世民國建立後,即便袁世凱竊取革命成果,但不可否認的便是,從同盟會改組後的***已經成為了政治主流,任何一個人一個集團無法繞過去。熟知後世曆史的他如果不想偏安海外一隅,還想著讓祖國富強起來,那麼勢必要直麵政治,直麵以同盟會為首的各個革命黨派,直麵國內各路粉墨登場的英雄豪傑。利用同盟會等黨派的政治資源並不是投機,而是團結國內所有進步力量為國家統一與建設服務。
蘭芳國並沒有采取黨派政治,即因為李秉衡等人的身份,也因為目前蘭芳初建,還沒有到實行黨派政治的成熟度。李秉衡、朱執信等人是同盟會黨員,徐錫麟、秋瑾、陳伯平、馬宗漢等人屬於與同盟會分道揚鑣的光複會,居正等人更加尷尬,身份共進會或者其他黨派,但對外還宣稱是同盟會的外圍組織,同盟會過去組織混亂,製度不嚴,凝聚力不夠等毛病在蘭芳內閣也成了一筆糊塗賬。
如果要在蘭芳實行黨派政治,必然要過同盟會等革命黨派這一關。如果另立門戶,那麼蘭芳將徹底與同盟會等割裂,將來革命成功,便是兩個國家,失去了進入國內政權的機會,而革命黨派也不會輕易放蘭芳成立的黨派進入國內政壇。而不自立門戶,就要麵對兩種選擇,總統製與責任內閣製。
李秉衡巧妙的綜合了兩種政治製度,使得總統與內閣總理合二為一,既有總統製總統的權力,又向內閣議會負責,而內閣議會則是從蘭芳國家銀行的股東們,也就是蘭芳係統治階級中誕生,這就使得他在目前擁有實質上的獨裁權力,又避開了黨派政治。雖然這種政治製度並沒有得到實踐的證明,有著極大的缺陷,但他有信心在他執政的時期將蘭芳的政治製度引導向總統製或者責任內閣製,目前他需要整合整個蘭芳的資源進行他規劃中的建設,隻能把國家權力牢牢的握在自己的手裏。這並不是他想獨裁,而是為時勢所逼。其實蘭芳實行總統製並不困難,但仍然需要表明自己的黨派身份。而實行責任內閣製,那便要馬上麵對黨派政治,同盟會的黨魁是孫中山,總不能自己退位吧。
蘭芳的有識之士對目前的這種政治製度趕到擔憂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但目前形勢尷尬,也無話可說。
孫中山對於蘭芳的這種政治製度很能理解背後的苦衷,並沒有多說什麼,而是要求李秉衡帶著眾人參觀蘭芳的工業基。這次來他既是準備消除雙方的隔閡,重啟合作,也是為了幫助蘭芳走出當前的政治困局,李秉衡是他所深為器重的實幹家,這樣的人才不忍心就這麼埋沒在海外一隅,那句‘此地雖好,但非故土’發自內心,實屬肺腑之言。在對蘭芳的工業實力以及李秉衡的戰略規劃有了初步了解後,一個還不成熟的想法在他腦子裏形成,在這幾天的考察中始終保持著沉默。
“光華,從目前蘭芳的盛況來看,這裏的確成為了華人的天堂與樂土。如此看來,在這裏建立我華人國家實在是了不起的創舉。之前見你穩重老成,沒料到會跟荷蘭人開戰,想必當初是有成竹在胸的,先前又打了英國人,仿佛對方是送上你炮口,莫非是你故意為之?”孫中山的確不愧為有全局觀之人,看出了些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