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謇在主持完江蘇省立水產學校的落成儀式後,正式宣布趕赴南京,出任南京民國政府的公職。
這對袁世凱等人又是一個打擊,張謇無疑是麵旗幟,之前他一直在上海養病,讓北方要員不斷南下拉攏他,而他滯留上海沒有到南京上任,也使得他成為了各界的焦點。
不過他以興辦教育的名義在上海逗留,占了個理字,他熱心教育是出了名的,1905年,張謇與馬相伯在吳淞創辦了複旦公學,這就是複旦大學的前身。1907年創辦了農業學校和女子師範學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屬公立中學(即今南通中學)。
1909年,張謇創辦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船政科,因地處吳淞,曾一度稱“吳淞商船專科學校”。這所學校就是後來的大連海事學校,名頭頗響。
今年更是創辦了醫學專門學校和紡織專門學校、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河海大學前身),並陸續興辦一批小學和中學。
這幾所學校傾注了他許多的心血,其中有許多專業是與南華方麵合作興辦的,其中紡織與醫學,尤其是船政,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可以說他與李秉衡是有合作默契的,但是他在中國實業界的地位崇高,又是立憲派的標誌人物,也是袁世凱北洋集團重點拉攏的對象,所以一直沒有表態。
直到李秉衡最近一係列狂風暴雨般的手段,逼得他不得不做出選擇,在他看來,孫中山言過其實,做不得實事,袁世凱才是實力派,可以依靠,但李秉衡卻順利的利用形勢推動,如願入主中樞執掌權柄,而且已有獨裁氣象。
這對張謇是個鼓舞,目前資本家們最需要的是擴張是發展,而不是戰爭不是內鬥,李秉衡無疑是個能穩定局麵的高手,南華一直在對外擴張,卻沒有影響到國內的建設,反而給南華的資本家們迅速完成資本積累的機會。
他不能再拖下去,所以他來了,他站到了去南京的船上,帶領立憲派徹底的向鷹派革命黨人集團靠攏。
這是李秉衡等人自封的稱號,也就是說,要通過強硬的對外手段以及鐵血軍事擴張來實現中國的崛起。
張謇知道這隻不過是李秉衡的虛張聲勢而已,剛剛成立的民國政府需要做太多太多的事,唯一不需要的就是得罪太多的列強,對外進行擴張。
目前李秉衡向列強疾風暴雨般的進攻乃是在以攻代守,目的是取消列強在華特權,從李秉衡這幾年出手的痕跡就能看得出來,先是打擊了列強的銀行等金融勢力,之後摧毀了列強對華傾銷的根基,然後進行了幣製改革,現在是事實上收回了大部分的關稅主權,一步步地將列強對中國經濟的控製力削弱到了最低。
唐紹儀這次特意與張謇同行,就是想利用這位立憲派領袖的影響力,為這次南北和談開個好頭。
盛宣懷這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已經接受了李秉衡的邀請,擔任了發展與規劃委員會副委員長,專門負責全國煤鐵事務,並且提出了三年兩百萬噸鋼,一千八百萬噸生鐵,兩千五百萬噸煤的計劃。
這位大佬的加盟,使得李秉衡的底氣更足,袁世凱北洋集團在南北談判中的劣勢明顯。
“少川,此次和談,我想問問你的意思。”
唐紹儀一愣,這才回過神來,直到張謇是想直截了當的知道自己的看法,而不是這次所肩負的任務,換句話說,任憑誰對這次的和談都是有著自己的想法的。
袁世凱這次和談的興致並不高,甚至不屑於和談,因為有了英法等四國的支持,他隻需要自己為他爭取時間而已。
唐紹儀知道對方早就清楚袁世凱的意圖,皺著眉頭說道:“如果沒有李光華插手,革命黨人雖然勢大,但不是北洋軍的對手,所以南北和談袁宮保會是贏家,但現在李光華大權在握,豈會輕易相讓?憑借他背後的南華,袁宮保是難與其爭鋒的。”
理了理思緒,又說道:“我也不瞞您,四國銀行團本來已經答應了四千五百萬英鎊的巨額借款,但是我強拖著,沒讓這事速成。但我如今南下,前途難料。英法俄日四國提出要監督財政權,並且索要全部的關稅與鹽稅,一旦答應了,跟飲鳩止渴沒甚差別。”
張謇冷笑了一聲,說道:“任憑誰都對四千五百萬英鎊無法拒絕,換了是我都要心動,別說他袁宮保。如果不要這筆借款,那袁宮保就不是袁宮保。”
“就算他不想借也沒辦法,財政確是困難,再加上他好不容易把皇帝趕下了台,當然要抓住這個機會,擴軍備戰,把革命軍打落馬下,他好稱王稱霸,眼前這個難關,他若不敢過,他也就不是梟雄,而是蠢才了。”
唐紹儀又想說話,張謇搖了搖手,問道:“照道理列強是不敢借這麼多的,袁宮保也不需要借這麼多,這是為何?要知道這筆款子是從未有過的巨款,難道是空穴來風?李光華敢跟美國德國那般的借,是因為兩國都沒有提出苛刻的條款,利息雖然高了些,但是投資實業之後,國家得到的收益遠高於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