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節 接收北京(1 / 3)

袁世凱的通電震驚了世界,在外國人的眼中,他一直是以能人的形象出現的,而各國外交人員也普遍認同袁世凱為中國少有的雄才。

可是他就這麼的放棄了自己的豐功偉業,甘願下台在野,結束自己的政治生涯。

甚至,他的命運也將操與人手,不能自已,這委實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朱爾典懊惱之極,他前幾天一直在勸袁世凱接受日本的條件,甚至不惜昧著良心說出“且忍辱負重,十年後與日本再相見”這樣的話語。

他怎麼也沒想到,剛烈的袁世凱居然做出了這樣的抉擇。

王圖霸業,轉瞬間成為了一個笑話,大英帝國曾經給的虛無縹緲的承諾最終騙到了英國人自己。

中國必須陷入內戰的漩渦,為此大英帝國一直在不斷的努力推動,甚至聯合了日本對袁世凱進行公關。

明知道日本有著獨霸中國的野心,但是大英帝國依然選擇了縱容日本向袁世凱要挾與恐嚇。

大英帝國甚至向“中華帝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包括返還庚子賠款,減免債務等,委實是下了大本錢的,沒想到如今全部付之東流。

日本人同樣感到不可思議,但是他們卻又心理準備,並不像英國人那樣的一廂情願。

在日本人眼中,袁世凱一直是個不好對付的人。在朝鮮時,日本人就對袁世凱有所領教了,被他逼的幾乎走投無路無法可想。

當年李鴻章和日本的伊藤博文在簽署《馬關條約》後,李鴻章謂人材難得,伊藤博文就問李鴻章:“袁世凱現任何事?”李曰:“小差事無足重輕。”伊曰:“以袁世凱之才,僅任無足重輕小事,無怪無人材也。”

日本人對袁世凱有敬畏的成分,也知道袁世凱不會對日本友好的。當日本人看到袁世凱斷然出手複辟帝製後,他們就一直想給袁世凱一些教訓,“二十一條要求”無疑就是一次狠毒的教訓。

“但是他就在這樣的浪尖上,還繼續著他的帝製革新,並且與民主共和越走越遠。如果袁世凱有政治洞察力的話,他應該響應民族的呼聲,和日本抗爭到底,這樣不僅可以使他獲得至高的權利,也可以洗刷他過去的每一個汙點。”

專程趕到南京的辛博森向李秉衡侃侃而談,中肯的評價了袁世凱,並且自告奮勇的毛遂自薦為南北和談代表。

辛博森1877年出生於中國寧波,父親辛盛之供職於寧波中國海關稅務司。辛博森早年在瑞士留學,除母語英語外,他還能流利地運用法語、德語和漢語。後回中國,供職於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署,在赫德爵士手下任總司錄司事。

1902年,辛博森辭去海關職務,投身新聞業,並從事社會活動,先後任一些英國報紙駐北京的通訊員。辛亥革命後,他任倫敦《每日電訊報》駐北京記者。

這次與他一起前來的還有莫理循,他們是老朋友,為了盡快促成南北統一,並且為袁世凱找一個台階,連莫理循都打算前來為袁世凱說情。

“我一直說過,他是個了不起的中國人,當然,李,你更加的了不起。如果沒有你的出現,我依然要堅持我的看法,袁是個難得的領袖,或許可以帶領中國走出低穀。在這之前,他一直在與日本進行不屈的抗爭,不是嗎?”

李秉衡默然不語,的確,莫理循說的沒錯,袁世凱還是將自己一直視為日本的大敵,他是個堅定的抗日者,如果不是他的堅持,隻怕東北集團軍要同時麵對沙俄軍隊與關東軍。

“李,你打算如何處理與袁的關係,你不會放任他當個租界的寓公,間接影響中國政治的,是嗎?”

莫理循與李秉衡的關係比較近,所以說話也很直接。

“在日本,有許多人將袁項城稱為抗日者,我想,他會滿意繼續這個在日本人心中的形象的。”

李秉衡微笑著看著對方,迅速的給出了自己深思熟慮的結果。

“我說過,副總統的位置會留給他,如果他願意,他可以出任東亞事務研究院院長一職,繼續在他過去所擅長的地方發揮他的才能。不過,我隻怕他不會這麼容易就放得下自己的身段。”

辛博森心中一動,東亞事務研究院這個詞語讓他頗有些意外,甚至讓他有心悸的感覺。

這位年輕的領導人忘不掉朝鮮,忘不掉台灣,忘不掉甲午戰爭,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這個東亞事務研究院就很值得推敲。

也許這是提前的籌備,也許,將來的遠東仍然有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

辛博森是中國通,想到這裏,心中基本有了點數,強作鎮定,和藹的問道:“袁世凱先生讓我告訴您,先生,如果您打算將首都遷往北京,那麼他在北京恭候大駕。如果您沒有這個打算,那麼請您讓國防軍迅速接管北京,他將往南京一行。”

李秉衡點頭道:“我將親自往北京一行,這與首都無關,隻是我有些話想要與這位前輩談談。”

他將前輩兩字咬的極重,仿佛是在發泄對日本的不滿,也在發泄對英國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