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節 德屬非洲殖民地(1 / 3)

艾菲斯的拜訪極不成功,顯然,這位聰明的女士並不願意成為工具。

不過,在英倫三島,目前恐怕還沒有敢得罪她的人在。

約克郡的產業以及設菲爾德的重工業基地,都與南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如果能夠好好利用,可以在戰爭時期對南華多有仰仗。

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些產業實際上是李秉衡釋放的一個友好的信號,也是在暗示英國兩大黨的要員們,好好照顧他的妻兒。

不得不承認,李秉衡雖然有“瘋狂總理”的稱號,但是他的非凡能力卻得到了世界的一致認可。

《泰晤士報》甚至多次客觀詳細的報道了關於他在南洋創業的事跡,經過莫理循等人的印證,他的創業史,帶領一批渴望自由的華人用了八年不到時間建立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國度,並且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國發展到如今的地步。

目前的南華已經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無視,它出色的工業能力在德國的幫助下實現了歐洲國家所從未有過的飛速發展,甚至誕生了無數的奇跡。

它的整體經濟實力已經超過了日本,並且比日本更加具有發展後勁,英國貿易與工業大臣費德雷曾經預言,南華在五年後的經濟實力將會超過法國,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而奇跡的締造者,一個讓人仰望的人物,年輕又執著的領導人,他會將南華以及中國帶向哪一步,實在令人難以捉摸,卻有心生警惕。

如果沒有德國等同盟國的牽製,根據南華之前對協約國的敵視表現,大英帝國早就采取措施,消滅這個隱患。

可是養虎為患,為時太晚。

作為一張綜合性日報,《泰晤士報》關注的領域包括政治、科學、文學、藝術等等,並幾乎在每個領域都贏得了良好的口碑。

它在全世界都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對南華的報道使得全世界都注意到了這個國家,注意到了這個天才人物。

再自信的人,都無法保證自己能夠取得像他那樣的輝煌。

《泰晤士報》一直秉承“獨立地、客觀地報道事實”、“報道發展中的曆史”的宗旨,但該報的政治傾向基本上是保守的,在曆史上曆次重大國內及國際事務上支持英國政府的觀點。

它對李秉衡的正麵報道,似乎也在說明著英國政府對他態度的改變。

《泰晤士報》背後的報團——北岩報團,目前也在致力於中國市場的開拓,進行全方位的文化投入。

哈姆斯沃斯,也就是北岩勳爵,他一直是親華派,在他旗下的其他報紙也多次對南華以及李秉衡進行過正麵報道。

現在英國內閣後悔了,後悔當初沒有采取北岩勳爵的建議,提前向南華伸出橄欖枝。

即便這幾天北岩勳爵一直在批評陸軍元帥魯莽的將十餘萬的精銳英國陸軍送到德國陸軍的包圍圈中,內閣也沒有刻意的去阻止,反而多有撫慰。

北岩勳爵關於中國的言論,更是得到了一部分工業與金融界人士的認可。

如果沒有德國,沒有歐洲大戰,歐洲資本集團還可以繼續控製中國的經濟,用過去的“傳統”手段繼續對待中國,中國依然是一盤散沙。

但是,隨著李秉衡強勢入主中國,歐洲上空的戰爭陰雲又使得英法等國騰不出手來全力對付中國的反攻,隻能坐視中國的民族企業壯大起來,而且這種速度令人瞠目結舌。

很顯然,李先生正在中國繼續創造一個更加輝煌的奇跡,遠勝與南華的奇跡。

北岩勳爵對金融的報道頗有獨到之處,使得金融界對他頗為信任,他認為,李秉衡在金融領域的各種策略,歐洲的金融集團根本就沒有與之抗衡的能力。

目前歐洲國家能做的,是借著歐洲大戰這個契機,盡快收拾在中國的殘局,徹底的放棄不公平競爭的想法,與中國修好。

眾所周知,歐洲國家包括日本在內,一直壓製中國民族工業的原因無非是中國商品價廉物美,存在著極強的競爭力。

即便是在極度的不公平競爭之下,依然能夠頑強的生存下來,並且逐漸壯大。

從這次歐洲大戰的激烈程度來看,這個世界沒有力量能夠阻擋中國的崛起,因為,它的商品必將因為價廉物美占據大部分的戰時市場。

1910年的時候,中國的造船能力每年連十萬噸都不到,可是在今年上半年,中國造船廠的訂單已經達到了26萬噸,而開戰後,如雪片而來的訂單,使得總噸位超過了50萬大關。

在上海崇明島長興島造船基地,這裏將會誕生世界上最大的造船集團,數家華人投資的造船廠雲集於此,進行緊張的施工,準備采取南華當年的辦法,搭上一戰的順風船。

既然無法壓製,不如從中取得利益。

大英帝國到了必須要改變對華政策的時候了,哪怕虛與委蛇,將來除掉了同盟國的隱患,總有辦法對付桀驁不馴的李秉衡。

在艾菲斯肚子一人走在寂寥的大街上時,丘吉爾等人同樣在葉子飄飛的梧桐樹下談論著海軍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