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普魯士王國心甘情願的接受皇帝的絕對領導,是因為,在戰後所發生的一切,使得威廉二世成為了神一般的存在,就像日本的天皇一樣,在資產階級政黨領導的政府麵前,同樣有絕對的權力。
小胡子真恨不得威廉二世趕緊翹辮子,然後就能夠突破底線,從小威廉手中得到來自中國的武器與資源,普魯士王國與中國的關係相當的密切。
普魯士王國也是個可以利用的對象,所以,他義無反顧的命令攻擊集群同時要兼顧高加索戰線。
威廉二世正在病中,對普魯士王國的影響正在下降。
正當英美在忙著舔舐傷口的時候,德國與蘇俄的戰爭,成為了這個世界唯一上演的一台大戲。
歐洲大陸已經沒有太多的抵抗能夠值得一提,而意大利則忙著在地中海與英美等同盟國玩海上遊戲。
歐洲戰區無論是東線或者是西線作戰,都與英美兩國在大西洋上與德國爭奪運輸線暢通與否有密切的關係。
而這個運輸路線當中又以美洲大陸往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部分重要性最高,美洲大陸前往英國的運輸線擔負維係英國持續作戰的力量,以及累積返回歐洲大陸的行動所需要的一切資源。
在整個戰爭期間,德國海軍實行“無限製潛艇戰”的整體戰略。德軍始終將潛艇作為海軍重中之重,德軍依靠潛艇,極大彌補了德國海軍水麵艦艇與皇家海軍相比的劣勢。
地中海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組成部分,意大利也將主要的精力放在了這裏。
德國全力攻擊蘇俄,對意大利寄予厚望,實在是倒了血黴,意大利這幫人自古以來就一直靠不住。
從5月一直到9月,德軍與蘇俄紅軍反複的糾纏在一起,互相廝殺,場麵甚於莫斯科保衛戰。
9月12日,蘇軍撤至市區圍廓,外圍防禦地帶已全部喪失,德軍突破斯大林格勒城防,從南麵突進到伏爾加河,把守衛城市的第62集團軍同戰場上的其他部隊分隔開來。
之前在高加索方向,利斯特A集團軍群以高速前進。8月9日,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占領了邁柯普油田。8月22日,克萊斯特的士兵在海拔18526英尺的厄爾魯斯山峰上升起了第三帝國的萬字旗。8月25日,克萊斯特部又攻占了莫茲多克,距格羅茲尼四周的蘇聯最大產油中心隻有50英裏,距裏海也隻有100英裏。
8月31日,希特勒要求A集團軍群司令利斯特元帥傾其所有的力量向格羅茲尼作最後進攻,盡快拿下油田。
但德軍衝擊力迅速下降,進展緩慢。
9月9日,希特勒免去了利斯特元帥的A集團軍群司令的職務,由第1裝甲集團軍司令克萊斯特上將接任,第1裝甲集團軍司令則由麥肯森將軍繼任。
克萊斯特上任後,雖然竭盡全力,也無法再前進一步。因為衝擊力喪失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燃油。
這成為了一個莫大的笑話,不過,德軍就此止步,實在與中國的初衷相違背。
所以,某隻蝴蝶悄悄的扇了一下,改變了曆史。
德軍順利的進入了高加索,不但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燃油,而且還從南麵切斷了蘇俄的石油來源。
雖然蘇俄還有其他油田,但是,蘇俄的南部防線暴露在了德軍的攻擊之下。
即便如此,對斯大林格勒戰役來說,這樣的改變也是可有可無。
希特勒的猶豫不決、高級將領們對改變計劃的不滿以及過長的補給線,以及蘇軍的頑強抵抗,令斯大林格勒的巷戰成為德國士兵的噩夢。
斯大林格勒方向上的軸心國部隊共有50多個師,其中直接進攻斯大林格勒的有13個師,17萬人。
而蘇軍斯大林格勒方麵軍和東南方麵軍雖有120個師但人員缺額嚴重,實際防守斯大林格勒的是第62和64集團軍,共有9萬餘人,1000餘門火炮,120輛坦克。
1944年9月14日,德軍從城北突入市區,與蘇第62集團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雙方逐街逐樓逐屋反複爭奪。斯大林格勒變成了一片瓦礫場,城中80%的居住區被摧毀。
在滿是瓦礫和廢墟的城中,蘇聯第62集團軍頑強抵抗,在城中的每條街道,每座樓房,每家工廠內都發生了激烈的槍戰,攻入城中的德軍死傷人數不斷增加。
盡管德軍對伏爾加河東岸進行頻繁的轟炸,但是蘇軍還是從那裏得到了不斷的補給和支持。
剛剛趕赴城中的紅軍戰士的平均存活時間不超過24個小時,可見戰鬥之激烈。
中國與南華都派出了軍事觀察員,希望從這場近代曆史以來,人類最大規模的城市攻防戰能夠得到一些寶貴的經驗。
9月25日,德軍占領了市中心,27日衝進了北部工廠區,並重新占領了馬馬耶夫高地,但在29日又被蘇軍奪回。
以後的戰鬥更加激烈,兩方軍隊不斷地交替占領這片高地。
斯大林格勒工業區修建在丘陵中,建築物用鋼筋混凝土澆築或用石頭砌成。
德軍的推進不是用公裏,而是用米來衡量,雙方為爭奪每一座房屋、車間、水塔、鐵路路基,甚至為爭奪一堵牆、一個地下室和每一堆瓦礫都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對於斯大林和希特勒來說,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事關成敗的關鍵一戰。
蘇軍指揮部將戰略重點從莫斯科轉移到了伏爾加河地區,並且調動了全國所有的空中力量支持斯大林格勒。
從7月到11月的戰鬥中,德軍在頓河、伏爾加河和斯大林格勒的戰鬥中損失約70萬人,1000餘輛坦克,2000多門火炮,1400餘架飛機。
李秉衡一直希望小胡子能夠在斯大林格勒少受些損失,並且保留一定的元氣,能夠回過頭來應對盟軍在西線的反撲。
看到了德軍的強弩之末,蘇俄最高統帥部的決策是準備發動反攻,朱可夫的策略是將德軍繼續牽製在城內,然後通過打擊德軍虛弱的外側來將德軍包圍在斯大林格勒市區。
事實上,由於小胡子的親自指揮,這種漏洞百出的蹩腳指揮徹底的葬送了德軍的前途。
在獲知曼施坦因的正確決策並沒有被下屬執行,而是執行了小胡子的方案之後,李秉衡篤定的告訴了蔡鍔等人,德軍將遭到第二個俄羅斯冬天的滅絕。
蘇俄紅軍的反擊相當犀利,到了12月底,當時溫度已降到零下45攝氏度,伏爾加河麵的冰層逐漸變厚,因此蘇軍可以更加便利地補給己方部隊。
而包圍圈中的德第6集團軍的空運補給越來越少,平均每天不到100噸。德第6集團軍瀕於彈盡糧絕的境地。口糧的分配已減到了能夠維持生活的標準之下;炮兵的彈藥開始感到缺乏;醫藥品和燃料都已經用盡;數千人患上傷寒和痢疾,而凍傷的人就更多,每天都有數千名士兵死於饑餓、嚴寒和營養失調。
無奈之下,小胡子隻能下令德軍撤退,對斯大林格勒的進攻失敗了。
斯大林格勒戰役以曆史上最血腥的戰役而加載史冊,雙方的損失都很慘重,大約有200萬人死亡,其中50萬是平民。
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德軍漸漸喪失戰場的主動權,但蘇聯人也因為戰爭損耗太大而沒有形成有效的進攻力量。
李秉衡通過普魯士王國給了小胡子一些心理安慰,得到了一些他早就想得到的東西。
這些將使得德國盡快恢複些元氣,應對接下來蘇俄的攻勢。
大勢將隨著這場戰役的落幕,而開始轉向對德國不利的局麵。
小胡子隻有幾個月的時間,從1945年夏天開始,蘇俄就能完成調動與準備,發動一連串的進攻。
而英美也沒有閑著,為了對付法西斯,同時也能達到削弱蘇俄的目的,兩國的陰險的政治家們依然決定,從意大利開始著手。
當然,這個決策是無比正確的,意大利根本就是爛泥,扶不起的阿鬥。
當德軍在斯大林格勒苦戰的時候,英美成功的在北非登陸,擊潰了隆美爾的北非軍團。
自北非登陸成功,美、英軍聲勢大振,英軍趁著德國在斯大林格勒焦頭爛額之際,先後占領托卜魯克和班加西,目前準備進攻在意大利控製下的的黎波裏爭取盡快與美軍在突尼斯會和。
蘇俄準備在夏天發動重拳出擊,而英美則選擇在蘇俄動手之後對付意大利。
這一切都跟曆史那麼的相似,讓李秉衡歎為觀止。
不過,從新西伯利亞傳來了消息,尼古拉二世病故了。
尼古拉二世一直沒有讓阿列克謝皇儲接任他的皇位,即便他的小兒子已經40歲,是因為帝俄一直生存在中國的影響之下,小心的讓他新建的國家逐漸的壯大起來。
他希望自己能夠努力為兒子營造一個好的環境,能夠輕鬆的延續這個國家。
他當然知道,自己的兒子有血友病,實際上並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儲。
在和平年代當然沒有什麼,但是在這個亂世,在眼下帝俄所處的境地,阿列克謝恐怕會很艱難。
尼古拉二世死之前給李秉衡留了一封信,也給阿列克謝留了一封信,沒有人知道內容。
但是,這位一生作為慈父形象甚過於帝皇形象的優柔寡斷的帝皇,隻怕是下了什麼決斷。
作為女婿,李秉衡親自帶了安娜絲娜西婭公主與兒子彼得前往新西伯利亞治喪,這裏他來過無數次。
當然也許有人不歡迎他的到來,不過,這不以他們的意誌為轉移,在他的麵前,這些人隻能剩下恐懼。
如果說當年的威廉二世被認為是世界大戰的發起者,而被指責為暴君,那麼李秉衡這樣的更加殘暴的統治者,反而讓世界畏懼。
當今世界敢於公開指責李秉衡的個人或者團體,基本已經消失。
日本這個曾經的強國,一個數千萬人口的民族,灰飛煙滅了。
這就是血淋淋的榜樣,這是個反人類的殘暴血腥屠戮者,誰要惹毛了他,可不是好便宜過的。
有了日本這個榜樣,任何想要與他為敵的人,都要好好的思量清楚,能不能承受後果。(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