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秦本紀 第1938章 農家婚禮(1 / 2)

石正峰說道:“今天是喬老爺大喜的日子,我們前來賀喜不能空著手呀。”

石正峰伸手一摸,撇了一下嘴,身上沒帶錢,低聲問孫濱,“你身上帶錢了嗎?”

孫濱摸了摸,直搖頭。

石正峰看著王縣令,問道:“王縣令,你身上帶錢了嗎?”

“帶了,帶了,”王縣令從懷裏掏出了幾張銀票,還有一些散碎銀子。

石正峰看了一眼,抽出一張銀票遞給喬三,說道:“喬老爺,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你別嫌少。”

喬三連忙擺手,說道:“三位大人能大駕光臨,參加犬子的婚禮,已經是給小老兒天大的臉麵了,小老兒怎麼還能要三位大人的錢呢。”

石正峰說道:“天下哪有空手來賀喜的?叫你拿著你就拿著。”

喬三見石正峰是真心實意要給他禮錢,他就伸手去接。還沒等喬三的手指頭碰到銀票呢,王縣令就在旁邊咳嗽了一聲。喬三像是觸電一般,慌忙把手指縮了回去,嘴裏說著:“不能要,不能要。”

石正峰扭頭看著王縣令,說道:“王縣令,我的麵子小,喬老爺不肯要這禮錢,你的麵子大,你把禮錢送給喬老爺。”

石正峰把銀票甩給了王縣令,王縣令是個出了名的吝嗇鬼,他看了看手裏的銀票,又看了看喬三,像是被人剜去了心頭肉似的,惡狠狠地把銀票塞到了喬三的懷裏,叫道:“拿著!”

喬三拿著銀票很是為難,石正峰在旁邊說道:“王縣令叫你拿著你就拿著吧,不能不給王縣令麵子。”

喬三收起銀票,連連作揖,“謝謝王大人,謝謝二位大人。”

王縣令氣呼呼地扭過頭去,不理會喬三。王縣令吃遍整個嵩縣也不用花一個銅板,人們還得爭先恐後請王縣令去吃。今天,到了這牛頭村,飯還沒吃一口呢,王縣令就先破費了五十兩銀子。

王縣令雖然有錢,但是卻很吝嗇,人稱“鐵公雞”,一毛不拔。除了給領導送禮的錢之外,其餘的錢都串在了王縣令的肋骨上,想取一個銅板都得用鉗子去夾,扯得肉疼。

王縣令心情很不好,陰沉著臉,和石正峰、孫濱、喬三走進了牛頭村。喬三是牛頭村的村長,他的獨生子成親,整個牛頭村喜氣洋洋,比過年還要熱鬧,村民們全都趕來捧場,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把這婚禮辦得紅紅火火。

歡笑聲中突然傳來了一聲嘶吼,石正峰循聲一看,一個膘肥體壯的豬給七八個大漢捆住手腳,抬了出來。大漢們見豬按在了案子上,白刀子進去,紅刀子出來,那豬抽搐了幾下,就不再動彈了。

有人拿著一個大木盆,放到了刀子下麵,漢子抽出刀子來,豬血流水一般,流淌出來,淌到了下麵的大木盆裏。

幾千年來,華夏改朝換代,治亂興衰,什麼都在變,隻有一樣東西不變,那就是老百姓的貧窮。老百姓很窮,平日裏是吃不到肉食的,隻有逢年過節才能殺一頭豬,打打牙祭。

這一頭豬可是寶貝,從頭到腳,從裏到外,一點都不能糟踐,就是那豬血也要和上麵,做成食物。

一群髒兮兮的小孩兒圍在案子旁邊,看著大人們殺豬,紫紅色的臉上洋溢著微笑。小孩兒都是吃貨,對於不諳世事的他們來說,吃是他們單純的生活中,最敢興趣的事。

漢子們拿著刀,把豬宰殺分解,然後女人們端著盆,把豬肉、排骨、豬肝、腰子、大腸、豬蹄、豬耳這些東西拿到灶上去烹飪。

鄉村裏沒有酒樓,遇上紅白喜事,老百姓都是在自家院子裏,有磚頭壘出幾個灶來,由廚子做菜,在自家院子裏吃喝。

喬三雖然是牛頭村的村長,首富,但是小山村裏的土財主,家裏也養不起多少仆役、丫鬟,操辦招待全村人的大酒宴,隻能讓村民們來幫忙。

一群農婦蹲在水井邊,一邊洗菜、摘菜,一邊說說笑笑,時不時地還得扭頭去教訓遠處的孩子,“你給我老實點,小點聲,吵來吵去,鬧死個人了。”

“哎,你們倆幹什麼呢,要玩就好好玩,別打架了,聽到沒有?”

“你這狗崽子,剛給你換上的新衣服就被你弄髒了,看回家我不扒了你的皮!”......

石正峰、孫濱都沒見過這種熱鬧的景象,好奇地四處張望。

沒錢勢的村民幫著喬家幹活兒,忙得焦頭爛額,有錢勢的村民不用幹活兒,坐在院子裏嗑瓜子,喝茶水,盯著石正峰、孫濱、王縣令三個人,不停地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