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價格的博弈【三更】(1 / 2)

孟三鐸聽到段玉衡的話,心中那是各種的鬱悶。

段玉衡的話,聽上去好像很大氣,仿佛很照顧孟三鐸,實際上,這一句話卻將孟三鐸給逼到了角落裏,連還價的機會都沒有了。

試想一下,孟三鐸作為南都市古玩收藏圈子裏有名望的人,在對方給出讓孟三鐸出價的時候,孟三鐸好意思給出一個比市場價低的價格嗎?如果孟三鐸真要是這麼做了,以後傳出去,他也就不用再在夫子廟乃至整個南都市的古玩收藏圈子裏混了。

而最要命的是,段玉衡還出了隻要孟三鐸給出價格,自己絕不議價的話來,這就逼著孟三鐸給出的報價,不但不能比市場價格低,還要比市場價格高出些許。

如果問起原因,其實很簡單,孟三鐸作為南都市有名望的大收藏家,還是一家大古玩店的老板,在對方如此信任你的前提下,你去按市場價格收購人家的對聯,這明顯是想從人家身上賺錢的。

凡是了解古玩行當的人都知道,所謂黃金有價藏品無價,很多東西並沒有明顯的定價,完全是根據個人的喜惡,有的東西,被喜歡的人看到了,不用你什麼,也能賣出個好價錢;如果被不喜歡的人看到了,哪怕你巧舌如蓮,那人也未必會掏錢買。

那麼就有人要問了,既然收藏市場中的藏品,除了本身的價值之外,很大程度上要看購買者的喜好來決定價值,為什麼卻又經常有著“市場價”這樣的價格標準出現呢?

其實,這所謂的“市場價”是當代的那些古玩商人參考國際拍賣公司,所得出來的。

或者更通俗點,現今做古玩生意不同於過去了,隨著西方資本模式對中國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習慣了所謂“明碼標價”的買賣方式。

過去古玩買賣中的那種“坐地起價,應價還價”的買賣方式,在西方“明碼標價”的買賣模式衝擊下,逐漸沒落。

很多古玩商人,為了迎合時代的展,於是便將一些古董文玩也進行“明碼標價”。

可這古玩的“明碼標價”不像很多其它類型的商品,利潤是穩定的,產品價格是逐步上升或逐步下滑的,古玩物件兒是根據一段時間內人們的主流收藏風潮,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某某收藏風,而決定古玩物件的當時的價格的,那這些古玩商為了抓住當下的收藏趨勢,準確的把握收藏市場的走向,於是,便根據國內的幾大拍賣行,在近期所拍出的產品的平均價格,對應自己手中類似的古玩物件,便得出了有一個很浮動空間的所謂“市場價”了。

而這所謂“市場價”因為是由古玩商所製定出來的,因此,所有接觸過古玩行當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市場價”是有著不上升空間的,如果,一個古玩商按照市場價花五萬塊買了一塊和田玉玉雕把件兒,那麼,這個古玩商在一段時間之後,便可按六萬甚至八萬的價格再賣掉,而他再轉手賣掉的價格,也是所謂的“市場價”。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孟三鐸如果就按照所謂“市場價”從段玉衡手中購得這副對聯的話,如果傳出去,一定會,人家段玉衡如何如何仗義,他孟三鐸如何如何奸詐,利用對方的仗義心態,用“市場價”賺人家一副對聯,等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