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經略南陽 五十一 徽商(1 / 2)

舞陽千戶所裏,一位長袖飄飄的白衣文士正好端端正正的坐在客廳裏喝茶,身後站著幾名徒手布衣的高大漢子,手掌上全是厚厚的老繭,肌肉發達,眼神凶悍,顯然是他的保鏢。這位白衣文士三十上下的年紀,長得白白淨淨,眉宇之間透著一股書卷味,商人身上特有的銅臭在他的身上沒留下什麼痕跡,令人心生好感,要不是他放在桌上的那份厚禮,還真把他當成前來拜訪的書生了。

“幽香撲鼻,沁人心脾,還沒有喝便已經口舌生津,渾身舒坦了,好茶,真是好茶。”白衣文士喝完了一杯茶,依依不舍的將茶杯放下,嘖了嘖嘴,“真沒想到這個小地方居然也有如此精通茶道的妙人,看走眼了。”

外麵傳來又急又快的腳步聲,不用看,光是聽這腳步聲就知道是誰來了。沒錯,是楊夢龍,這家夥走路一向風風火火,特別是遇到重要的事情,更是跟趕著投胎似的,誰擋在前麵肯定要讓他撞翻。白衣文士整整容色,站了起來,楊夢龍走進客廳,目光隨意一掃,落在了他的身上,一臉驚奇,似乎沒想到找自己做生意的居然是這麼個文弱書生。白衣文士見楊夢龍年輕得出奇,一張臉曬得又黑又紅,也是心裏驚訝,暗說:“久聞舞陽千戶所的千戶少年英雄,年紀輕輕便在定興跟韃子惡戰了一場,今日一見,果然不虛!”他拱手行禮:“這位想必就是舞陽縣家喻戶曉的楊千戶楊大人吧?徽州程驥這廂有禮了。”

楊夢龍笑嗬嗬的說:“不客氣,不客氣。我就是楊夢龍,舞陽千戶所的頭頭,未來舞陽衛的指揮,程老兄,你還是我搬進千戶所以來頭一個上門拜訪的商人啊!”

程驥微笑說:“在下不勝榮幸。”把桌麵上那個老大的禮盒往楊夢龍麵前一推,“初次登門拜訪,小小意思,不成敬意,還望大人笑納。”

楊夢龍樂得合不攏嘴,都還沒有開始談事情就送禮了,太上道了!他客氣了一句,讓老仆人把禮物收下,然後大馬金刀的坐到程驥對麵。筱雨芳又沏上一茶香茗,柳紫嫣的貼身丫環則端上一碟蘸著蜂蜜的核桃餅,這樣的招呼,以一位大商人的標準,稱得上是寒酸了,卻讓人覺得很自在,很愜意。楊夢龍拿起一個核桃餅扔進嘴裏一陣大嚼,然後咕咕咕一口氣喝掉了三杯茶,那舉動真的是稱得上無拘無束了,看得程驥直想笑。喝掉了三杯茶之後,楊夢龍終於開始談正事了:“程先生是徽州人?”

程驥說:“正是,在下是徽州祁門人,世代經商,主要以販糧為主,典當、鹽業等行業也有所涉及,不過沒什麼名氣。”

坐在楊夢龍身邊的筱雨芳脆聲說:“原來先生是徽商世家出身,失敬了。”

徽商曆史悠久。早在東晉,徽州的商業就開始興起,在唐代徽商漸成氣候,到了明代,徽商達到極盛,就連洪武大帝朱元璋,也曾向徽商借過大筆款子充作軍費,其中翕縣商人江元一次便助餉十萬兩銀子,徽商的實力可見一斑。明朝中葉至乾隆末年,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期,足跡遍布全國,甚至把經營範圍延伸到了東南亞。徽商講究義利兼顧,提倡以誠待人,以信接物,發達了也會大力回報家鄉,算是比較有節操的,因此口碑一直不錯。不過,經商看似風光,卻也很辛苦,三年不歸家,新婚別離,對於徽商來說都是尋常事情,他們以勤奮和吃苦耐勞著稱,哪裏有商機,哪裏就有他們的身影。今年大旱,河南的小麥普遍歉收,糧商陷入了貨源短缺的困境,不得不下大力氣尋找新的糧源,哪怕再小的也不肯放過,而舞陽縣軍田的小麥收成還過得去,他們自然不會不知道,都不等楊夢龍放出風聲來,便有人找上門來了。

程驥謙虛的說:“程家雖然世代經商,但是生意一直沒有做大,算不得徽商世家。”朝楊夢龍拱拱手,說:“千戶大人,在下專門經營糧食,而今年河南境內糧食普遍歉收,隻有千戶大人的軍田收成還不錯,所以在下想請千戶大人允許,將餘糧售予在下,在下一定會給大人一個公道的價錢。”

楊夢龍納悶了:“河南境內糧食普遍歉收是沒錯,可還是有不少地方收成不錯的,實在不行,湖廣那邊還有稻穀嘛,老兄你怎麼就看上我地裏那點糧食了?”

程驥苦笑:“千戶大人有所不知,販糧這一行是有講究的,每個糧商都有自己的糧源,貿然跑到別人的地盤去收購糧食是會犯眾怒的。”

楊夢龍一拍腦袋,說:“你這麼一說我就明白了,南陽就是你的糧源對吧?”

程驥還是苦笑:“在下本錢微薄,哪裏有這個能耐掌握這麼大的糧源?在下的糧源無非就是舞陽、泌陽、葉縣這三個縣,就這點地盤還得與好幾家糧商競爭。”其實他的地盤比這還要小得多,那位專門跟楊夢龍唱對台戲,卻讓楊夢龍喊打喊殺的田老爺是他最重要的糧源,每年他都要從田老爺那裏收購上萬石小麥,販運至河北、山西,賺取利潤。可今年田老爺的田由於幹旱和害蟲輪番折騰,大麵積失收,已經沒有能力向他提供這麼多糧食了,倒是與田老爺當鄰居的舞陽千戶所的軍田收成不錯,他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上門來,收購餘糧,總得想辦法把缺口補上,不然的話他是要虧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