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想到關外一趟可不容易,先不說盤纏夠不夠,一份戶籍就把你死死的綁在老家,動都動不了了。洪武大帝在建國的時候,為了給子孫留下一個鐵桶江山,不遺餘力的製訂了一套他認為最完美的製度,按照士農工商,將他的子民劃分為農戶、軍戶、匠戶、商賈、士子等等這幾類,這些身份一旦確定,就極難變更了。軍戶的後代永遠都是軍戶,匠戶的後代永遠都是匠戶,農民的後代……不敢說永遠都是農民,但是通過寒窗苦讀最終鯉魚躍龍門的實在太少了。這是一個秩序異常森嚴的帝國,沒有地方官開具的引路條子,你甚至不能隨意跑到鄰縣去,否則就可能被當成流民抓起來,是死是活就看人品了。好在,到了明朝中後期,這套秩序也敗壞得差不多了,農民可以比較自由的進入城市務工,大大充實了城市的勞動力,促進了城市的繁榮,但即便是這樣,穿州過省也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山賊草寇占山為王,時不時下山打劫,更有流民四處竄動,殺人放火算是輕的,宰幾個縣官甚至知府都是家常便飯,因此沒有那個能耐最好別四處亂跑,否則很容易就跑到鬼門關去了。
至於楊夢龍嘛,他有軍隊,自然不怕那些山賊的,但是兵部管得死死的,沒有兵部的命令,擅自帶兵離開防區可是要掉腦袋的死罪!可楊夢龍表示我沒有簽字的紙就是廁所裏的屎,老朱再牛,也管不到老子頭上來,我愛去哪裏就去哪裏!再說了,老子又不是去打家劫舍,是去辦正事呢,憑什麼管我?對於這個二貨的思維方式,大家都表示無法理解,也就沒法勸他了,隻能按照他的吩咐,各忙各的,在他離開的這段時間裏替他看好攤子。
將那幾個追債的家夥打發走了之後,楊夢龍又跑了一趟倉庫。還不賴,眾多民夫正將大量廣鍋、茶磚、鹽巴、棉布等等貨物裝到馬車上,足足裝了四十多車,這些東西在塞外能賣大價錢,特別是鐵鍋,更是值錢。蒙古人沒有鐵,別說兵器了,連做飯的鍋子都成問題,一口鍋子在草原上算得上是一件寶貝了,在女兒出嫁的時候蒙古人往往會把鐵鍋一分為二,將其中一半作為嫁妝讓女兒帶到夫家去。在邊關,經常有蒙古人跑到邊牆高聲喊叫,要用牛羊皮毛跟明朝邊民交換鐵製的生活用品,邊軍轟都轟不走,而入關搶劫的時候他們搶得最凶的不是什麼金銀財寶,而是鐵器、棉布、鹽、茶等日用品,看著也挺可憐的。楊夢龍聽說在邊關,一口鐵鍋少說也能換一隻成年的山羊,這樣的買賣不做,簡直就沒天理了!茶葉、鹽、棉布這些東西都挺貴的,他拿不出多少來,但是生鐵,那是要多少有多少,絕大多數的馬車都用來裝鐵鍋了。可惜蒙古人的技術太差了,給他們生鐵也做不出鐵鍋來,不然他可以直接運生鐵錠過去賣,裝得更多!
茶葉也準備了五百多斤,鹽巴裝了八大車,這些貨物如果能夠順利出手,肯定能賺到一大筆。
看到楊夢龍過來,大家都笑嗬嗬的跟他打招呼。楊夢龍樂嗬嗬的說:“加把勁啊,把東西都裝上去,千萬別漏了幾樣!”大家都大咧咧的回答:“放心吧,漏不了!”
楊夢龍又去看了看程驥那邊,好家夥,這位大爺光是第一批出發的馬車驢車就多達一百多輛,上麵裝滿了糧食!隨後還會有好幾支車隊過來繼續裝,千裏轉運,直到將糧食運送到邊關去!他嘖了嘖嘴,乖乖,財大氣粗啊,真心比不了!
程驥見他過來了,趕緊迎過來拱手行禮:“大人,你怎麼來了?”
楊夢龍說:“我就是來看看你們準備得怎麼樣了……不賴嘛,明天肯定能按時出發了!”
程驥說:“慚愧慚愧,這幫夥計笨手笨腳,幹什麼都是慢吞吞的,比起大人的手下來,差得太遠了!”
楊夢龍說:“你就別怪他們啦,裝這麼多糧食,累都累死了,誰快得起來?不信你去裝幾車試試?”
程驥笑笑,告訴楊夢龍一個好消息:“大人,我聽一位族兄說,現在塞外的鹽茶棉布等貨物又漲價了,這一漲就是一倍多,還有價無市呢!”
楊夢龍興奮的說:“那太好了!那也意味著我們多賺一倍的錢呀!就是不知道這一波漲價能持續多久了。”
程驥笑著說:“從入冬一直到明年春季,這些貨物的價格都隻有上漲,沒有下跌的!現在就漲了一倍,等到我們趕到邊關,少說也得漲上三四倍了!”
楊夢龍眼睛鼓得滾圓。三四倍的利潤?這生意也太好做一點了吧?
等到出發之後他才知道,這生意實在不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