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浴血大淩河 三十四 火炮(1 / 3)

崇禎四年八月六日,關外征塵滾滾,殺氣衝天,後金傾舉國之兵以泰山壓頂之勢撲向小小的大淩河城,明廷為之震駭!己巳之變的慘痛記憶猶自鮮明,後金鐵騎縱橫京畿如入無人之境的身影猶未消失,現在戰事又起,叫人怎能不怕?上至崇禎,下至販夫走卒,均為之震駭,孫承宗緊急命令川軍回援山海關,以防萬一。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孫承宗將為這一錯誤付出昂貴的代價。

直至大淩河城被圍的消息傳來,北京城才鬆了一口大氣,看來建奴大動幹戈,所圖者隻是新建的大淩河城,而非入寇京師,這就好辦多了。明朝中樞對大淩河城的重要性還是有著比較深入的認識的,對建奴大舉圍攻大淩河城同樣有心理準備,隻是沒有想到皇太極會這麼玩命,一出手就是傾舉國之兵來伐。大淩河城中有關寧軍一萬餘人,役入、商賈、班軍不下兩萬,糧食也可以支撐近一個月,算得上是兵精糧足了,按常理,守住是沒有問題的,但後金擺出的架勢也太駭人了,為防萬一,兵部還是下令河北、河南、山東各省的部隊作好支援遼西的準備。兵部尚書梁廷棟也知道這幾個省其實沒有什麼可用之兵,山東那邊,孫元化麾下還有幾千東江遼兵有點戰鬥力,河南河北則隻剩下一點爛得隻會掄鋤頭的衛所軍了,讓衛所軍出關跟後金交戰?隻怕還沒開拔就先弄出兵變來了。但他也沒有辦法,現在流寇越鬧越凶了,已經沒有辦法再像去年那樣從宣大調兵,隻能死馬當活馬醫啦!但願祖大壽頂得住,這一番安排隻是多餘的,但願,但願!

殘酷的事實告訴他,他這一番安排並不是多餘的,而且很有必要,非常有必要!

朝廷是鬆了一口氣,大淩河城的守軍可就難受了。

初戰失利相當糟糕的,會在很大程度上挫傷銳氣,不過這在祖大壽的意料之中,後金白甲兵之悍勇,天下無雙,豈會白白將初戰勝利送給自己?他沒有責怪祖可法和張存仁,反倒對他們勉勵一番,又拿出一些銀兩給陣亡的家丁作撫恤,這一番舉動讓守軍心安了不少。做完這些,祖大壽便不慌不忙的開始等待了。

等待後金攻城。

然後等待他們鼻青臉腫的撤退。

野戰,他自問不是後金的對手,不過,有堅城重炮可以倚仗,數萬建奴,有何懼哉?

然而,後金在旗開得勝之後並沒有趁機發動進攻,而是驅趕大批包衣奴才,在火炮的射程外圍著大淩河城猛挖,四麵一起動手,把大淩河城變成了工地,直幹得煙塵滾滾。在關寧軍瞠目結舌的注視之下,一條深深的壕溝出現在地麵上,然後像一張獰笑的大嘴,飛快的加寬,加長……看那幫包衣的幹勁,不用壕溝把大淩河城整個圍起來不算完!

何可綱駭然變色:“好毒的建奴!他們是想用深壕將我們活活困死!”

祖大壽的麵色鐵青,狠狠一拳砸在城堞上,手背出血。城築得再堅固又怎麼樣?裝備的火炮再多又怎麼樣?人家不來攻,屁用都沒有!

張存仁有些僵硬的笑了笑,說:“建奴的算盤打得倒是精,又想拿下大淩河城又不想死人……隻是我們兵精糧足,城內積儲的糧草足夠吃上一個月,他們好幾萬人馬遠道而來,又能帶多少糧草?人吃馬嚼,就算是一座山也能吃垮!耗吧,耗上個把月,他們還是得乖乖滾蛋!”

祖大壽麵色陰沉,他可沒有張存仁那麼樂觀,那道飛速擴張,如同絞索一般的壕溝已經提醒了他,皇太極是很嚴肅、很認真的,不扒了大淩河城,是誓不罷休的!想耗到後金糧草斷絕,隻怕沒那麼容易。他咬牙對眾將領說:“都別看了,回去休息!明天再各自帶些人馬出城衝殺一番,就算不能毀掉壕溝,也不能讓建奴挖得那麼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