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浴血大淩河 八十五 後院起火(1 / 3)

紫禁城。早朝。

年輕的天子端坐在龍椅上,黑著個臉,神情頗為古怪。

群臣的表情同樣相當的古怪。

在關外,明軍又打敗仗了。

對,是又打敗仗了,不是打敗仗了。

“又打敗仗了”和“打敗仗了”的差別在於,前者大家完全習慣了,完全在意料之中,而後者,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驚訝,一點點的出人意料。大多數人都希望在關外,明軍能讓大家意外一把,驚訝一把,但是這個願望一直沒能實現。關外明軍的表現非常穩定,一直在打敗仗,極少有起伏的————都說一支強大的軍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發揮穩定,不會突然大失水準,但是,有哪一支強軍的發揮能有關外明軍那麼穩定,幾十年來一直打敗仗,沒有任何起伏的?

這一次敗得很慘,真的非慘。張春所部五萬關門大軍在小淩河北岸全軍覆沒,僅寥寥數千人僥幸逃脫,跑回了錦州————轉進大師吳襄帶的本部精兵就占了大多數。這是一個令人吐血的數字,五萬精銳啊,沒了,全沒了!崇禎真的很想殺人,他要殺了丘禾嘉,他要殺了宋偉,他更要殺了吳襄這個每次臨陣必然轉進如風的轉進大師!這五萬精兵可是明朝好不容易才集結起來的,算是明軍在北方最後一支戰略預備隊了,現在倒好,讓後金一掃而空!幸虧他不認識王耀武,不然他準會說:“就算是五萬頭豬,一天也殺不完啊!”

不過,關寧軍倒是讓人大大的意外了一回。據錦州那邊八百裏加急送回來的捷報,關寧軍與天雄軍兩萬精兵作第二梯隊出擊,在張春所部全軍覆沒之後迎著建奴的兵鋒而上,與建奴展開血肉搏殺,激戰一日,殲敵九千餘,斬首四百餘級,大獲全勝!無疑,這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要知道,讓明朝陶醉了十幾年的寧遠大捷,斬首也不過三百級左右,至於所謂的炮斃奴酋努爾哈赤,更是扯蛋得很,努爾哈赤在被“炮斃”之後還活蹦亂跳,打完打完林丹汗打毛文龍,打完毛文龍打朝鮮,折騰了大半年才挺屍呢!這一次斬首居然比寧遠大捷還要多,而且是在野戰中擊退建奴斬獲這麼多首級的,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關寧軍也不全是賠錢貨嘛,偶爾也能賺回來一點的!

在這份瞞著盧象升交上去的捷報可謂妙筆生花,在捷報裏,祖大弼、祖大樂所率領的關寧軍個個以一當十,悍不畏死,任建奴鐵騎如何衝擊,陣列巋然不動;轉進大師吳襄也是知恥而後勇,指揮騎兵與建奴反複衝殺,負創數十處猶自大呼酣戰,其長子吳三桂更是神勇,在千軍萬馬中殺了個七進七出,還與祖大弼、祖大樂之子聯手,格殺建奴白甲兵數名,陣斬建奴甲喇額真武格訥!至於天雄軍、曹變蛟,全都成了醬油,能找到他們的名字就算關寧軍有良心了。對於長山之役慘敗,關寧軍雖然沒有在捷報裏作正式的辯解,但是字裏行間的意思非常明確:是張春想搶頭功,撇開天雄軍和關寧軍,輕敵冒進,最終中了建奴的圈套,全軍覆沒的,這不能怪他們!

什麼殲敵九千餘,崇禎和滿朝文武都是不信的,明軍捷報的可信度跟國軍的戰報差不多,按照他們的戰績,後金八大貝勒至少死了五十回,被殲滅的八旗軍更多達百萬,那現在在關外鬧騰的是什麼?鬼魂嗎?被忽悠得多了,大家也學聰明了,知道應該有選擇性的篩掉一部份無用的信息,比如說“殲敵數萬,陣斬奴酋某某某”之類的,當他們放屁好了,國軍戰報裏“斃敵萬餘,繳獲槍支五支”的捷報你信不信?有點腦子的人都不會信的。不過,斬首四百餘級倒是可信,這畢竟是可以一顆顆的查的,說到底,關寧軍還是打了一場勝仗。隻是,用五萬人去換四百顆建奴的首級,這個代價是不是太過高昂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