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淩河之戰雖然最終以明軍慘敗告終,但是也狠狠的揍了後金一頓,讓他們死傷了好幾千人,對於崇禎來說,這筆買賣還是比較劃算的。此戰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一些原本倒向後金的蒙古部落對大明的態度又突然有所好轉,非但停止了對邊牆的騷擾,還扭扭捏捏的派來信使,似乎想跟明朝重修舊好。這些牆頭草看得很清楚,後金再怎麼強悍,能戰之兵也不過十萬,而明朝卻擁有近乎無窮的人力物力,如果明軍每一戰都是這樣死戰,以損失幾萬人作代價拚掉後金七八千人,那麼死的一定是後金!據說這一戰明軍之所以會輸,完全是因為有一次精銳被留在關門,沒有開赴錦州,明軍兵力不足,所以功虧一簣,如果這支精兵也開赴錦州的話……
蒙古各部落的態度讓崇禎心情大好,雖然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部落,但也是他自登基以來,少有的好消息了。這些天他精神特別好,連飯都多吃了半碗,批閱奏章時效率特別高,這麼舒心的日子還真不多見。隻是老天爺似乎就見不得他好,還沒高興幾天呢,一個令他尷尬萬分的消息被快馬傳到了京城:祖大壽被放回錦州了!
祖大壽為什麼會被放回來?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他用假投降騙取了後金的信任,麻痹了皇太極,借口回去找機會將錦州城獻給後金,被放了回來。這套說辭頗為巧妙,也很有戲劇性,說書人最喜歡這樣的段子了,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這裏頭有問題:祖大壽雖然跑回來了,但是他那幾個寶貝兒子還在後金那邊擔任高官呢!皇太極被他耍了一次,卻沒有動他的兒子一根汗毛!不管祖大壽怎麼編,這一點始終都說不通,隻能說,他在大淩河之戰中見識了後金的力量,認為後金已經擁有問鼎中原的資格,所以在後金那邊下注了。在王朝更替之際,兩頭下注是世家門閥最普遍的做法,兩兄弟各為其主殺得血流成河也隻是尋常事而已,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管哪一方勝利了,自己的家族總是能站在勝利者那一邊,將家族的榮光繼續傳承下去,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是極不明智的。現在明朝頹勢盡顯,祖氏想兩頭下注,似乎也無可厚非。
崇禎已經不是剛登基時被東林黨忽悠得團團轉的那個菜鳥了,幾年來的曆練,他早就練就了一雙銳利的眼睛,足以看穿那一套套冠冕堂皇的說辭後麵隱藏的東西。但是……但是的但是,看穿了也沒用,他根本就拿祖大壽沒辦法。破口之戰,袁崇煥下獄後祖大壽帶領關寧軍連個招呼都不打便逃回了山海關,他隻有幹瞪眼的份,這幾個祖大壽屢召不至,陽奉陰違,他還是隻有幹瞪眼的份,隻能用恩惠籠絡,不敢對祖氏采取任何過激的行為。現在明知道祖大壽兩頭下注,他還是毫無辦法,唯有苦笑。
“祖少傅一心為國,忠心耿耿,朕心甚慰。”在朝堂上,年輕的天子麵無表情的表達了他對祖大壽回歸的態度。他非但沒有懲罰祖大壽,還讓他官複原職,繼續替朝廷鎮守錦州,同時派曹化淳前往錦州傳達恩旨,賞賜祖大壽五千兩白銀,一把尚方寶劍,以及一些貴重物品。現在崇禎也隻能用這些小恩小惠籠絡祖大壽這個明朝最大的軍閥,讓他不至於離心了。
習慣了跟皇帝唱反調以證明自己才是業界良心的文臣罕見的沒有表示反對。扳倒祖大壽對他們沒有任何好處。明朝的遼餉現在已經漲到每年七百萬兩了,這七百萬兩遼餉剛從戶部撥出去,就被按規矩漂沒了兩百多萬,多少朝廷命官依靠遼餉吃得滿嘴流油,直打肥嗝,如果關寧軍換了個當家的,不知道要生出多少變數來,事關大家的利益,就算崇禎不想讓祖大壽繼續統率關寧軍,大家也會逼他同意的!
這個消息就像一隻落在一杯美味可口的冰琪淋裏的蒼蠅,將崇禎的好心情破壞得一幹二淨了。好在,也不全是壞消息,當天晚上,就在他呆在禦書房批閱奏章的時候,王承恩來報:“孫大人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