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河洛風雷 四十七 請戰(1 / 3)

羅本神父、布汶神父、韓鵬等人都讓楊夢龍吼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他又在發什麼瘋,但是楊夢龍卻知道,這回明朝的麻煩大了。

在明亡清興五十年中,崇禎四年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在這一年,發生了兩起影響極為深遠的事件,徹底斷送了明朝戰略反擊的能力。其中之一,當然是慘烈之極的大淩河戰役,明朝和後金舉國精兵圍繞著這座小城鏖戰數月之久,直殺得血流成河,最終,長山一戰定乾坤,增援大淩河的明軍死傷近六萬,再也無力支援了,祖大壽在吃光了城中的民夫、班軍之後,率軍開城投降,前前後後明朝共計損失精兵強將超過十萬,元氣大傷,從此再也無力作出反擊,京畿、宣大等重地成了後金的獵場,他們愛來就來,愛走就走,明軍隻有被動挨打的份。另一起極其重要的事件則是登萊叛亂,這起叛亂的影響,甚至遠遠超過了大淩河戰役!

崇禎四年十月,前東江軍悍將孔有德、李九成奉命率三千遼兵前往遼西,增援大淩河城。遼兵跟建奴激戰多年,深知建奴的厲害,再加上沿途官員蔑視遼兵,不肯提供給養,使得遼兵一路上饑腸轆轆,苦不堪言。磨磨蹭蹭的行至吳橋,遇到大雨雪,無法再前行,加上給養耗盡,饑寒交迫,遼兵怨氣衝天。一名遼兵挨不住餓,從一戶王姓大戶人家處偷了一隻雞,王家家奴找上門來,逼迫孔有德將那名士兵插箭遊營,還要遼兵將領向他們下跪認錯,遼兵終於爆發了,斬殺了那些不知死活的家奴,舉兵叛亂,一路攻城掠地,殺掠無算。而天真的孫元化直到此時也沒有放棄招撫的念頭,在官兵圍剿叛軍稍稍得勝的時候又阻止官兵繼續攻擊,力主招降,這種愚蠢到極點的做法給他帶來了殺身之禍,崇禎五年元月,孔有德攻陷登州,將包括孫元化在內的一眾登萊高官俘獲。好在孔有德還算念舊情,沒有為難孫元化,把他給送到了天津。但是崇禎並不念舊情,狂怒之下一腳將這個書呆子踹進了詔獄,不久,便押到菜市口開刀問斬了。

孫元化為他的天真付出了可怕的代價,但是這並不能阻止明朝犯二。攻陷登州之後,山東遼兵群起響應,甚至在皮島的東江軍也紛紛渡海而來,加入了叛軍的行列,叛軍的隊伍滾雪球般壯大,一發不可收入,於崇禎五年二月包圍了萊州。而此時,明朝中樞居然和孫元化一樣,力主招撫————孫元化死得真冤,大家都力主招撫,大家都把局勢敗壞得不可收拾,憑啥我人頭落地,而你們屁事都沒有?在周延儒等大佬運籌帷幄之下,上萬明軍明明離萊州僅四十裏,卻被他們死死的按住,不得往前一步,這就形成了非常搞笑的局麵:叛軍團團包圍萊州城,晝夜攻城,而明軍則駐紮在萊州戰場外圍,不動如山,不像是要剿殺叛軍,倒像是在保護叛軍的側翼,萊州軍民幾乎吐血!直到明朝中樞對叛軍的反複無常失去了耐心,調集數萬大軍發起猛攻,才算是解了萊州之圍,又經過長達數月的苦戰,最終收複登州,但是孔有德卻在城破前率一萬二千餘人分乘百餘艘戰船出海,逃到了遼東,最終投降了後金,他們帶去的那些精良的火槍火炮乃至工匠,也盡為後金所得。這場叛亂持續了兩年之久,不僅將遼東戰場的大後方登萊打了個稀巴爛,百姓被屠戮無算,更給後金送去了大批他們最為緊缺的兵員和工匠。皇太極笑納了這份大禮,一點都沒有浪費,孔有德所部被編入漢軍旗,那些工匠也受到重用,專門負責為後金製造槍炮,明軍失去了最後一點優勢。待到滿清入關時,清軍的火槍火炮不管是質量還是數量,都對明軍形成了壓倒性優勢,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擊敗了李自成所率領的農民軍,掃掉了苟延殘喘的南明小政權,最終統一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