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河洛風雷 七十六 重建規劃 2(1 / 2)

登萊很快就熱鬧起來了。

第一個跑到登州來的,就是程驥。這貨帶來了好幾萬兩銀子,幾百名農夫,還有幾十名精通打灌井、造水車的技術人員,甚至還未雨綢繆的過來了四十台螺旋泵!不用說,他絕對是有備而來的。這貨一到就十萬火急的拉著楊夢龍去圈地,他要圈上十幾萬畝良田,辦一個規模巨大的農莊,他要讓登萊的土地長出圓滾滾的土豆和金黃的麥子,然後將這些東西變成他口袋裏的小錢錢!

第二個跑過來的自然是程駿。他同樣是有備而來,不僅帶來了數量更多的農夫和技術人員,還帶來了上千斤棉花種子。這些棉花種子是他花了大價錢從西班牙人那裏買過來的,據說是產自什麼鳥拉丁美州,所產的棉花纖維比一般的棉花要細長得多,織出來的布細致光滑,非常精美,這樣的好東東自然不能放過。他打算在登萊試種這種大陸棉,如果成功,就大量種植,種棉花可比種糧食賺錢多了!

第三個跑過來的是跟楊夢龍合夥辦罐頭加工廠的朱老板,他要在登萊辦一個大型海魚罐頭加工廠,把美味可口的罐頭賣向全世界!

開馬車廠的馬老板第四個到達,這位仁兄今年賣出了整整一千輛四輪馬車,賺得盆滿缽滿,但是他對財富的追求是沒有極限的,他也過來圈地,想辦個大農莊……

……

商人的動作快得嚇人,早在楊夢龍決定出兵的時候他們就已經盯上了登萊,為在戰後重建中分一杯羹作著準備了。他們毫不遲疑河洛新軍將以摧毀性的優勢幹掉叛軍,他們要做的就是招攬人手,準備各種器械,準備大幹一場!短短一個月,便有二三十位商人聞風而來,每個商人少則幾十人,多則數百人,給登萊帶來了大量人手。到十月底,派到遼東招攬人手的船隊回來了,基本上,除了船帆實在掛不住人之外,能站人的地方都站滿了人。東江鎮自開鎮以來,糧餉就從來沒有過足夠的時候,幾十萬軍民,平均一年軍糧不到二十萬石,餓死人那是常有的事情。登萊叛亂給了他們致命一擊,從登州運糧是沒指望了,天津那邊又對此不怎麼熱心,東江鎮頓時陷入了饑荒,每天都有人餓死,聽說登萊這邊有大量荒地,正在招募流民,頓時應者雲集,湧上船的人幾乎將船給壓沉了。十幾艘船出海一趟,足足帶回了三千多人,個個都是麵黃饑瘦,骨瘦如柴,讓人看著就同情。

“黃帥問我們能不能再跑一趟,給他們送點糧食棉布,至於人,除了作戰的士兵,我們愛帶走多少都可以!”負責到東江鎮拉人的船長們這樣說道。提起東江鎮的情形,都不勝噓唏。

其時,東江鎮總兵是黃龍。毛文龍死後,短短三年裏,東江鎮就換了三任總兵。先是陳繼盛接毛文龍的班,一年後被劉興祚殺害,取而代之;劉興祚於崇禎四年投降了後金,黃龍接任東江鎮總兵之職。倒黴的是,黃龍接任沒多久皮島就爆發兵變,將他逮住,割了耳鼻。按照曆史原來的軌跡,崇禎六年,黃龍將在旅順戰死,沈世魁繼任總兵,直到崇禎十年皮島淪陷。頻繁更換總兵的一大後果就是朝令夕改,東江鎮人心浮動,再加上朝廷對東江鎮的態度越來越冷淡,所提供的軍需越來越少,饑餓也就成了東江鎮軍民生活的常態,全靠朝鮮接濟才沒有沒餓垮,但戰鬥力也被極大地削弱,再也沒有能力牽製後金了。事實上,打從毛文龍死後,東江鎮一直處於挨打狀態,全無還手之力,直到他們徹底覆沒。

楊夢龍望著那些在初冬的寒風中冷得簌簌發抖的遼民,歎了口氣,說:“趕緊給他們幾套棉衣,讓他們吃幾頓好的,讓他們恢複一點元氣。”望向那十幾個船長,說:“我打算讓你們再跑一趟,往東江鎮運送一批軍械和糧食、棉布,你們可以在東江鎮過冬,避開渤海的冰封期,明年再回來,怎麼樣,願意嗎?”

那些船長露出遲疑的神色,現在已經是初冬了,渤海天氣變化莫測,風高浪急,雨雪連綿,還夾雜著海冰,現在出海等於是玩命啊。一個年紀比較小的船長問:“不知道要運送多少軍械,多少糧食棉布?”

楊夢龍說:“強弩三千具,弩箭一百萬支,鐵甲一千五百副,橫刀三千把,火銃三千支,火藥五千斤,鐵料三萬斤,糧豆五萬石,棉布一萬五千匹,馬料一萬石……”

楊夢龍每說出一個數字,那幫船長眼睛便瞪大一分,越瞪越大,當聽說這批物資裏居然有二十門火炮和三百桶熏肉後,他們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猛拍胸口:“跑!這一趟屬下豁出性命也要跑!”那個急切啊,好像害怕楊夢龍會反悔似的。

楊夢龍也怕他們會反悔,每人賞了一百兩銀子,然後下令將貨物裝船。這批物資是楊夢龍費了不少力氣才搜集到的,糧食是他雇用的運糧隊千辛萬苦運過來的,軍械直接從河洛新軍裏撥出來,強弩則是淘汰貨……沒錯,二百二十步山桑弩被淘汰了,河洛新軍即將換裝更為強悍的破陣弩,而且還是升級版的,這些山桑弩也不能浪費,幹脆就送給東江軍好了,多射死一名後金士兵都是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