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這一架打得非常過癮,但是回去之後,楊夢龍讓柳紫嫣和程琪狠狠的數落了一頓,連帶紮吉衝翁和石天保也挨了一頓臭罵。楊夢龍表麵上被數落得頭都抬不起來,其實心裏還是頗為不以為然的,女人啊,就是頭發長,見識短,不就是打了一架嘛,值得這麼大驚小怪麼。
不過這一架也沒有白打,打那以後漕幫在這一帶老實了很多,不敢再像以前那樣肆無忌憚的欺行霸市了,楊夢龍深為欣慰!
架打完了,事情還是要做的。
在四個世紀之後,武漢能發展成華中第一大城市不是沒有原因的。它處於中國的中心,江漢平原的東部,坐擁千裏沃野,長江和漢水在此交彙,航運極為便利,可以說,整個江漢平原的精華盡在於此。武漢人僅靠稻米和江河湖泊裏的魚蝦便能活得很好了,現在借了南陽大發展的東風,打開了歐洲的市場,可以預見,航運將會空前的發達。西邊是巴蜀的木材和宜昌的磷礦,北邊是南陽的鹽和鐵,東邊是一艘艘逆流而上的歐洲商船,隻要別出亂子,武漢的大發展是可以預期的,事實上,秦王義軍拿下武漢不過幾個月,老百姓便覺得生活比以前好得多了。這種好並不僅僅是義軍給他們分了田地糧食,還有就業機會顯著的增加,市麵的物價卻維持穩定,他們隻要努力幹活就能掙到錢,買到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掙得多的還能扯幾尺布或者買一罐糖回去讓老婆孩子高興高興。而在楊夢龍的計劃裏,他是要將武漢打造成中國內陸最大的貨客運中轉讓站和內河港口,以及輕重工業基地,這座城市的前途是非常美好的。
事實上,現在就已經有一點這樣的苗頭了。幾乎每天都能看到歐洲的商船運載著大量磷礦石、海鳥糞、硫磺、硝石、各種有色金屬礦石甚至木材,從長江逆流而上,而南陽的貨船從漢水順流而來,運來大量茶葉、鋼鐵、玻璃、糧食、精密機械等產品,宜昌那邊一艘艘滿載著磷肥和磷礦石的帆船同樣順流而下,為江漢平原的農民送來珍貴的肥料……長江航道上帆影往來穿梭,熱鬧異常,照這樣發展下去,武漢想不富都有點難度。
楊夢龍在武漢、荊州、襄陽等城市四處閑逛,玩得不亦樂乎,他那些手下就沒有這麼好命了。河洛地區的文官自然不用說了,快冬天了嘛,每年臨近冬天必然有大量流民湧入河洛地區求活,他們必須早早的準備好大量帳篷、禦寒衣物、糧食、煤炭,否則到時肯定會被弄得手忙腳亂的。武將也不輕鬆,韓鵬繼續率領大軍在伏牛山山區與流寇對峙,幾乎每天都要送回幾船投降的流寇。他要麵對的流寇多達十幾萬,就他手下這區區幾千人根本就吃不掉,當然,河洛新軍那用混凝土工事和鐵絲網構成的防線流寇也衝不動,大家隻能幹耗著,而韓鵬是越來越不耐煩了。這些該死的流寇已經跟他耗了一年多,就因為他們,他失去了前往山東平叛的機會;就因為他們,他失去了北上增援旅順,參加那場史詩般的戰役的機會!媽拉個碧的,你們這幫王八蛋還想禍害老子到什麼時候?不給你們點顏色看看是不行的了!
可惜楊夢龍似乎並沒有急著要解決這些流寇,隻是讓他盯著,別放他們進入南陽盆地就行了。所以韓鵬也隻能繼續跟流寇們大眼瞪小眼,隻要流寇不發動攻擊他都不去理會他們。
薛思明也挺忙的,忙著征兵和訓練新兵呢。為了解決湖廣叛軍,朝廷給了河洛新軍兩萬多人的兵額,也就是說,河洛新軍一下子就要擴編一倍多了。軍隊擴編可不是把兵招過來發點軍裝武器就行了的,事情多得要死,營地安排、防區劃分、新兵訓練、軍官提拔、製訂條令、整肅軍紀……樣樣都要操心,也幸虧早早建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參謀體係,不然薛思明非崩潰不可。雞飛狗跳一通忙活,兵總算是招夠了,從陝西流民中間篩選出來的陝西冷娃、從四川跑過來的川娃子、從湖廣跑過來的少數民族出身的狼兵、南陽本地的青年……兵員之雜,讓人頭大,而且個個都是十七八歲的年紀,年輕氣盛,湊到一塊三天兩頭就要幹一架,一不留神就要爆發群架,真的是頭疼啊!好在還有戚虎,也就這個老頭還治得住那幫搗蛋鬼,薛思明得以騰出手來,去張羅軍隊改革。
軍隊改革的核心就是由冷兵器全部改為熱兵器。以前河洛新軍是以弩為主要的遠程作戰武器,現在改為火槍了。這次改革阻力重重,很多老兵對此意見多多,按照他們的觀點,火槍這玩意兒並不可靠,很容易出毛病,讓敵人衝到麵前的話基本上就是一邊倒的屠殺了……什麼?有刺刀?笑話,那把一尺多長的刺刀能頂什麼事!總之就是,大家壓根就不相信刺刀方陣能夠抵擋住滾滾而來的鐵騎,這一下子要淘汰長槍兵、橫刀手、弩兵,隻留下火槍手,對大家都是一個挑戰。薛思明當然沒有辦法說服所有人,所以他采取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先給射士換裝,以河洛新軍的三千射士為基礎,先編練一個火槍營,等這個火槍營打出名氣了,大家都接受了,再全軍推廣,強扭的瓜是不會甜的,這是沒辦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