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氣合風雲 一五五 無語(1 / 2)

李定國隨同投降的流民一起,被押送到了南陽。

一進南陽地界他們便傻了眼,呈現在他們眼前的是水泥鋪成的、仿佛一直延伸到天邊的公路,在公路上飛馳的四輪馬車,一個個蔬菜大棚,一個個工業區……南陽出產的工業產品、井鹽、鋼鐵,通過這一條條四通八達的公路向周邊各地輸送,為南陽換回巨額的財富。李定國對工業的威力認識還是很有限,但僅憑這一條條水泥公路和公路上的車水馬龍,他便知道義父敗得不冤,就算是讓吳起來指揮,也無法擊敗擁有百萬百姓全力支持,而且擁有近乎無窮的物資支援的河洛新軍。

田裏,農民正忙著料理自己的莊稼。秋土豆早就收獲完了,冬小麥也早就種了下去,他們正翻開蓋在地墒上的厚厚的幹草,把長在下麵的韭黃割下來,這韭黃長得黃白黃白,非常嫩,看著就流口水。而在一個個大棚裏,一擔擔的青菜、黃瓜、茄子,一筐筐西紅柿,不停的被挑出來,裝上馬車運往城鎮,看得這些來自西北的流民目瞪口呆,他們做夢都沒想到這麼冷的天居然還能種出這麼多蔬菜!可能是同樣的場麵見得太多了,看到官兵押著這麼多流民經過,那些農民居然一點都不害怕,甚至拿出西紅柿、黃瓜拋過來,河洛新軍士兵接住,連聲道謝,張嘴就啃。有個農民喊了一聲小鬼,扔了兩個西紅柿過來,李定國接住,遲疑的咬了一口,酸酸甜甜的,真好吃。

到了南陽,營地早就給他們準備好了,都是帳篷,還有舊房子————房子的主人都遷入市區了。被褥雖然舊,但挺幹淨的,一天二十四小時有熱水供應,還有衣服發,每人兩套,外加一件棉衣。那棉衣用亞麻作夾層,裏麵填入大量鴨絨和棉花,而且很長,一直遮到膝蓋,穿在身上很暖和。帶隊的軍官說:“安心在這裏住下,一日三餐定時供應,吃得多好就別指望了,但至少不會讓你們餓著!過幾天就有人過來統計登記,十三歲以下的進學校讀書,青壯去幹活,老弱婦孺看家,隻要肯賣力幹活,總能活下去的!”

一眾流民點頭如小雞啄米。

然後他們就領教到了南陽所謂“別指望能吃得多好”的威力。

早餐是饅頭包子,每人一杯加奶酪的茶湯。

午餐是三菜一湯,蘿卜絲土豆絲大白菜,以及海帶湯或者紫菜湯。

晚餐仍然是三菜一湯,不過那湯換成了肉湯。

所有流民都打著飽嗝表示自己的生活水準已經向地主老財看齊了,早知道投降能有這樣的待遇,還打個蛋啊!李定國覺得這幫家夥真是太沒骨氣了,才三菜一湯就把你們給收買了,廢物……小爺就不一樣了,沒有五菜一湯我都不拿正眼看他們!

幾天之後,一幫官吏過來登記戶口了,大家挨個上前告知官吏自己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和老家的地址,家人的情況,官吏在表格上飛快的填寫,大家留意到,他們使用的並不是毛筆,而是將一根鵝毛那段毛管削尖插在一支四寸長的竹管裏,書寫的時候蘸一點墨水,然後埋頭疾書,字體小巧而精致,書寫得飛快,真是稀奇。這又是楊夢龍發明的,他認為用毛筆寫字實在太痛苦了,寫篇幾百字的文章或者練練書法還行,可是如果要寫一篇幾千字的報告,或者填幾百份表格,用毛筆就很要命了。鉛筆還沒有弄出來,所以隻好拿鵝毛筆湊數,把鵝毛毛管插進竹管裏,效果同樣剛剛的,比起捏著一根羽毛方便得多。剛開始的時候大家是相當抵觸的,但是等試用了幾次,所有官吏一致認定,這玩意兒書寫確實方便,是辦公的好助手,於是這種筆就在南陽普及開來了。

一位官吏寫錯了一個字,他沒有塗改,而且直接將那份表格扔了,重寫。不允許塗改,誰敢把塗改得一塌糊塗的表格交上去,非被削不可。

李定國好奇的看著,暗暗嘀咕著這幫南陽佬新奇的玩意兒還真不少,太會玩了。這時,一名軍官走了進來,四處打量,叫:“李鴻遠,李鴻遠!”

鴻遠是李定國的字。他應了一聲:“在!”

軍官走到他麵前,打量著這個小鬼,問:“傷口還疼嗎?”

李定國心莫名的一暖,說:“不疼了。”

軍官說:“別撐著,聽說你傷得不輕,有什麼問題一定要去醫院,否則你的胳膊就廢了……聽說你今年十三歲?”

李定國說:“是。”

軍官問:“身手如何?”

李定國傲然說:“打你們四個不成問題!”

軍官也不生氣,笑了笑,說:“這我信,能格殺三名關寧騎兵,你的身手真不錯,不過,戰爭不是靠個人勇武就能打贏的。”

李定國大為泄氣。他必須承認這名軍官說得很有道理,像義父老營的那些弟兄,哪一個不是以一當十的精銳?然而麵對關寧鐵騎卻毫無還手之力,轉眼之間便被人家打了個對穿。更別提河洛新軍那恐怖的炮兵和弩陣,還有銅牆鐵壁一般的重裝步兵,就算像他這樣的高手再多一百個,一千個,結果也不會有任何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