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氣合風雲 一六六 氣合風雲11(1 / 3)

雪片紛紛揚揚的落下,京城的大街小巷都積了厚厚的一層雪,紫禁城更是裹在一片銀妝之中,壯美中透著冷峻。

雪下得很大,就正常年份而言,是個好兆頭,這意味著來年會有個好收成。可惜現在的大明已經很不正常了,這能給土地帶來大量養分的大雪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災難,每天都有貧苦的農民被活活凍死在那四麵透風的家裏,或者城市的屋簷之下,每天都會有馬車拉著成車的屍體到郊外亂葬崗去埋葬。大雪對無數饑腸轆轆的農民,對無數失去了土地的破產農民而言就是一場災難,他們的日子會更加難過。京城現在冷靜了不少,很多人在入多前就把那張破破爛爛的席子和綴滿補丁,裏麵塞著蘆花的被子一卷,一路乞討前往登萊或者大名道求活。聽說那邊興辦了大量農場和工廠,需要大量人手,到了那裏,隻要能吃苦,是有飯吃的,他們要去碰一碰運氣。而官府對此也表示歡迎,每人發點陳米或者一件舊衣服,祝他們一路順風,別再回來煩自己了。

這個冬天北京還算平靜,河洛地區、登萊、大名道的大開發都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找工作,而且幾個月前又在旅順把建奴殺得屍積成山,奪回了大半個遼東半島,現在更是剿滅了數十萬流寇,這一係列勝利讓人們覺得,這個國家還有希望。

一個國家不怕窮,不怕亂,最怕的就是大家都認為它沒希望了,死心了。

因此,一個國家無論如何也要為千千萬萬的老百姓守護住那一線希望,哪怕是血流成河也不能退縮,做不到這一點的國家,遲早要被掃進曆史的垃圾堆。

崇禎今天沒有上朝。幾十萬流寇被擺平了,讓他頭疼不已的楊、盧二人的封賞,也有蕙質蘭心的皇後親自出馬去擺平,建奴正躲在雪窩子裏舔著傷口,原本亂得不可開交國家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需要他處理的事情自然就少了很多,他反而有點兒不習慣了。現在他正反複看著皇後寫回來的信,邊看邊笑。

皇後在邯鄲城裏逗留過兩天,就用了這短短兩天便走遍了整個邯鄲城,為整個邯鄲城的整潔和繁華驚歎不已,在信裏不無激動地說:

“商店和旅館極多,新建的房子也極多,而且越來越多人以琉璃作門窗,屋內光線極好……”

“道路是用水泥鋪的,不像是人力修建,倒像是一塊大石切削而成,每次走在上麵,臣妾都不得不驚歎造物的神奇。大名、順德、廣寧三府正在晝夜不停地施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寬敞而平整的公路一直朝著河南、京師、山西等地延伸,似乎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

“幾十萬被俘虜的流寇早早安排好了,老弱婦孺住進用鐵絲網圈起來的營地裏,一天兩頓飯,一稀一幹,而且還有肉吃。青壯被集中起來,工匠率先被挑走送到各個工廠去,沒有技術的則被送去幹一些粗重的活,比如說修路、修水渠、挖地基等等,食物供應充足……”

每次看到這裏,崇禎就不得不驚歎。一下子俘虜了幾十萬人,而且安排得妥妥當當,為他們提供足夠的食物,盧象升是怎麼做到的?要知道,這是幾十萬人!這年頭的人肚子裏沒有多少油水,飯量大得嚇人,讓他們放開肚皮吃,一座山都能吃垮,幾十萬人啊,想想都做噩夢!洪承疇、曹文詔等將領都承認,他們最頭疼的不是如何擊敗流寇,而是如何安置被流寇故意甩給他們的數以萬計的饑民。這些饑民的牲畜被搶走了,最後一點活命糧被搶走了,就連種子被搶走了,官兵必須給他們飯吃,否則他們就隻能繼續造反,可是官兵自己都吃不飽,上哪弄這麼多糧食來安置他們?一句話,沒有充足的糧食,西北流寇永遠也解決不了。可是盧象升做到了,而且還挺輕鬆的,他不得不驚歎這位儒將的能力,真是太厲害了!皇後在最後也著重寫到,大名道之繁榮雖然沒有錦衣衛說的那麼誇張,但是家家有餘糧,蔬菜、肉類的價格也維持在一個較低的位置,絕大多數人都吃得起,這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對此崇禎深信不疑,老婆啊,不會騙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