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陛下那一通大火把文武百官都給訓得跟孫子似的,一個個噤若寒蟬,在恐懼之餘也更深刻的意識到,這個皇帝已經脫離了他們的控製,他們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把肆無忌憚地把國事敗壞得無以複加,然後拍拍手閃到一邊去,把所有責任通通都推給天子了!
該死的楊夢龍,都是他害的!沒有他在背後撐腰,崇禎哪裏有這樣的勇氣跟他們掀桌子!
遲早弄死你們!
被臭罵了一頓的文官們在心裏暗暗發狠,同時默默溫習著N種整死人不償命的陰招、狠招、損招————盡管這些招數對楊夢龍是一點用都沒有,但也不妨礙他們意淫一下楊夢龍落到他們手裏之後被整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美妙生活。
但意淫終歸是沒有辦法解決實質性問題的,他們再怎麼咬牙切齒也改變不了武將集團的地位水漲船高的事實。隨著以楊夢龍為代表的武將集團取得的戰績越來越輝煌,崇禎對他們的依賴也越來越深,他們想再像以衣那樣肆無忌憚地打壓武將集團,把武將當成自家的奴婢呼來喝去,那是做不到的。
除非……換一個皇帝!
不,他們的名聲已經臭了,就算是換一個皇帝也不見得會像以前那樣對他們唯命是從,最好的辦法就是換一個朝代!
不得不說,楊夢龍的戰績跟紫禁城中的君臣關係是成反比的,楊夢龍的勝利越輝煌,崇禎跟文臣集團的關係就越差,就連崇禎都沒有意識到,他那一通酣暢淋漓的臭罵已經在他與群臣之間劃出了一道無法彌補的裂痕,這道裂痕以驚人的速度悄然擴大,最終釀成了一場可怕的災難。
遠在關外的皇太極顯然也嗅到了這種不同沉常的氣味,那雙銳利無比的眼睛迸出紫電般淩厲的光芒,如同一頭看到了腐肉的禿鷲。
今年的後今運氣仍然沒有好轉,甚至變得更糟糕了。晉商賣國集團覆沒的影響已經波及到後金的方方麵麵,他們的糧食、鐵料、火藥、棉布、鹽、油漆等等各種戰略物資越來越匱乏,就算他們願意開出比以往更高的價錢,也沒有辦法再從宣大買到自己急需要的東西,就連薊鎮跟他們交易的時候也是提心吊膽,每次要價驚人的高,但交易量卻小得可憐。倒是關寧軍一如既往的帶種,糧食、鐵料、棉布、火藥……就沒有什麼是他們不敢賣的,而且賣得比以前還要瘋得多————大概是已經聽到風聲,說朝廷打算讓登萊新軍取代他們鎮守山海軍,擔心以後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想抓緊時間大撈一把吧。關寧軍的豪爽對於後金而言簡直就是沙漠裏的淡水湖,高山上的氧氣瓶,衷心的感謝他們,是他們讓後金有了喘息的機會。
但是,後金畢竟是一個擁有兩百多萬人口的國家,而後金又主要是靠搶來維持整個國家的運轉的,跟努爾哈赤時代相比,農業生產並沒有太大的提高。皇太極登基之後也下了大力氣發展農耕,然而,一來後金人力資源匱乏,二來東北也在遭受著相當嚴重的旱災和雹災,遼河、嫩江、鬆花江這些水係水位普遍下降,灌溉越來越困難,皇太極的努力也因此大打折扣,以至於莽古爾泰、多鐸等人都抱怨他是在白費力氣,有這力氣還不如想想如何擊破關寧、宣大防線,殺入關去搶一把,隻要能再次破口而入,就什麼都有了。
今年四月,遼河原一帶同樣發生了嚴重的雹災,鴿子蛋大小的冰雹裹著冷雨猛砸下來,累死了不少包衣奴才才種下去,也很爭氣地抽出了嫩芽,長得綠油油的麥苗有八九成被砸成了綠泥,後金貴人們當真是欲哭無淚。這一次,皇太極不動是不行的了,他必須實施一次大規模的行動,從大明那裏搶到足夠的戰利品好讓他的國家繼續支撐下去,否則就有崩盤的危險!而他的選擇少得可憐,旅順那邊繁榮是繁榮,但是旅順之戰被明軍一仗滅掉三萬多人的噩夢猶自揮之不散,就算是自負悍勇的莽古爾泰也提不起報仇的勁來;搶朝鮮肯定不行,那幫窮鬼比後金還窮,就算把朝鮮打下來也搶不到多少東西;寧遠-錦州這一片去年剛搶過了,還沒恢複過來……挑了半天,大家愕然發現,好像能供他們下手的地方,隻有宣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