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龍戰三千裏 第九章 登基(1 / 3)

十一月九日。

這一年注定是個多事之秋,河套平原烽火連綿,打得屍山血海,江南地區糧價飛漲,如同一條惡犬飛起來咬人,福建戰火剛剛熄來,台灣戰端又起,楊夢龍在台灣遇刺……一係列的巨變讓人應接不暇,尤其是在楊夢龍遇刺之後,局勢變化更加迅猛、劇烈,讓人膽戰心驚,總有種暴風雨即將到來的壓抑。

在這一天,這狂亂至極的局勢終於達到了頂點!

後金國都,沈陽。

沈陽作為東北最大的城市,後金的國都,自然是氣勢非凡。它既是後金的政治中樞,又是經濟中心,來自朝鮮的木材、稻米,來自蒙古的牲畜皮貨,來自關內的食鹽、小麥、鐵料、棉布,來自寧古塔那邊的珍稀皮毛……都在這裏彙集、交易。數以千計的工匠夜以繼日,為後金打造著兵器、盔甲,作坊一家連著一家,連綿十餘裏,紅赫赫的火星直竄天際,打鐵聲絕年不絕,來自關內的上好鐵料被這些能工巧匠打造成精良的武器、槍炮,讓明軍血流成河!這座城市跟南京、北京、杭州這些名城相比還差得遠,但是在北方已經是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了。

隻是,在旅順之後,沈陽那蒸蒸日上的勢頭戛然而止,而隨著明軍對後金的戰略包圍的形成,這座城市也漸漸顯得冷清下來了。生活在這片苦寒之地的族群對力量是非常敏感的,旅順一戰讓他們意識到後金並非不可戰勝,大明更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麼不堪一擊,隨著明軍在河套平原的節節勝利,這種認知越發的加深。他們還沒那個膽子對後金不理不睬,但是對後金讓他們提供兵員、畜力、糧秣以及進貢財物等要求,終究沒有以前那麼積極了,沈陽逐漸衰落了下去。

然而現在,這座城市再一次熱鬧了起來,親後金的蒙古敖漢部、奈曼部、科爾沁部、喀爾喀部、土默特部等眾多部落,滿洲八旗的貴胄、來自寧古塔的索倫部頭人,還有從更遙遠的河西青海那邊過來的準噶爾人,齊聚沈陽,蒙古人牽來駿馬,索倫人挑來大批珍貴的皮毛,準噶爾人帶來從中亞弄到的金雕,一些從日本過來的小藩主帶來吹毛得過的寶刀,你牽著馬,我挑著擔,好不熱鬧!為了迎接這一天,沈陽城也著實是大興土木,在太廟附近建起了一座祭天台,無它,都是為這一天準備的。

皇太極要登基了!

沒錯,天命所歸之征兆接連不斷,舉國震動,群臣無不苦苦勸諫,僵持了快一個月,皇太極終於承受不住來自上天和子民的雙重壓力,決定上應天命,下應人心,登基稱帝了!而各親後金的勢力早就作好了準備,備了厚禮頂風冒雪千裏迢迢的趕來道賀,順便也撈個封賞,沒辦法,這個時代的人普遍都很迷信,而這些愚昧的蠻族就更加迷信了,那成堆的祥瑞之兆讓他們認定他們的汗王確實是上天的寵兒,將來必定能成就偉業!天意如此,他們怎敢違逆?還不快快趕來為之前的怠慢請罪!他們興高采烈的說:“英明神武的汗王始終是上天的寵兒,上天將改朝換代的使命交給了他,隻要追隨他的旗幟,我們必定能夠再次入主中原,把那片膏腴之地變成我們的戰利品!”

在唾沫四濺地說著這些話的時候,這些被天災折磨得夠嗆的人們眼冒綠光,就像一群渴望鮮肉的餓狼。

後金皇宮,含元殿裏,皇太極捏著那份厚厚的禮單,沉默不語。這份長得看不到頭的禮單讓他意識到,這次他賭對了,稱帝之舉將原本已經離散的人心重新凝聚到一起,甚至吸引了更多同樣具有野心的勢力,給已經露出頹勢的後金打了一支強心針,使得這個經曆了一係列的挫折的團體重新爆發出旺盛的生機。然而他很清楚這是一把雙刃劍,稱帝就意味著他與大明之間再無任何緩和的餘地,等待他的,必定是最為慘烈的戰爭!放在大淩河之戰前,他是絕對不會擔心這個的,明軍還有能夠抵擋八旗勁旅的軍隊嗎?但是今非昔比,旅順之戰對後金的打擊實在太大了!損失多少人馬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那是後金第一次在集結數萬人的大會戰中被明軍硬碰硬的打了回來,“女真滿萬不可戰”的神話已經破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