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州城內。
這座被戰壕、雷場和鐵絲網三麵環繞的城市這兩年規模擴大了不少,城內城外都興建了不少新建築,跟原先的蕭條荒蕪迥然不同。打從旅順大勝之後,明軍重新奪回了大半個遼東半島,在河洛新軍和天雄軍的幫助下,原先沒有得到利用的資源被迅速開發出來,比如說複州鹽場,這裏每日出產千餘石精鹽,鹽白如雪,不帶一絲雜質,不帶一絲海水特有的苦澀異味,成為東江軍的硬通貨。山東和河北的客商用商船運來了一船船的貨物,從東江軍手中換取精鹽,然後販運到南北直隸各大城市,一轉手就是幾倍的利潤,東江軍把精鹽的出手價格壓得比較低,給了那些客商巨大的利潤空間,極受歡迎,得益於此,原本商旅斷絕的遼東半島一下子變得商船密集,商賈如雲了。正因為有取之不盡的精鹽作硬通貨,東江軍才得到大量招募民夫,把複州城給擴建了一遍,將一座小城變成了可以容納十幾萬人的大城市,雖說放在南北直隸也就是一個中等縣的水平,但是在遼東,真的算是大城市了!
可惜的是,連綿的戰火讓往日的繁華景象不複存在,一看到大明與滿洲有決戰的勢頭,很多商人和旅客紛紛逃離了遼東半島,等到戰火一路朝這邊蔓延過來後,複州地區迅速掀起了一股逃難的風潮,大家一古腦的往金州旅順那邊跑,複州一下子空了下來。留守遼東的毛永俊對此也無可奈何,人家是來做生意的,看到危險當然要跑,他總不能帶兵將他們扣下來吧?好在這些家夥隻是逃到更加堅固的金州旅順,並沒有逃回山東、天津的打算,一來是海況不允許,冬天的渤海實在太危險了,這個時候出海就是找死,二來,他們舍不得與東江軍海貿所能帶來的巨大利潤,隻要戰火沒有燃燒到旅順,他們絕不會離開遼東半島!
隻要他們別離開遼東就好辦了,一切都好商量。
不過這股逃難風潮卻在無形中幫了明軍大忙,近三萬明軍殘兵敗將湧進複州城,由於大量商賈、旅客甚至移民逃離,毛永俊沒費什麼事就弄到了足夠的房子安頓這些疲憊不堪的將士們。他下令拿出大米來煮出一鍋鍋黏稠的肉粥,敞開了供應,同時打開倉庫拿出大量煤炭給壁爐加上,把每一幢房子都弄得暖烘烘的。這些物資本來是給那些商賈、移民準備的,他們逃了,也就沒有動用,現在正好派上用場了。
進城的明軍像木偶一樣接受著東江軍的擺弄,完全沒了感覺似的,直到兩碗肉粥下肚,他們才確定,自己還活著,想起那無數被冰雪埋葬在通往複州的道路上的袍澤,所有人都悲從中來,失聲痛哭,那哭聲像是要把心髒都撕裂開來似的,令人心酸!
作為一國之君,崇禎的待遇自然不是普通明軍士兵能比的,在轉戰千裏的途中,哪怕是盧象升都要靠啃樹此嚼草根充饑了,他仍然有飯食供應,沒餓著。現在進了複州城,毛永俊自然是傾盡全力,給他弄了一桌還算豐盛的酒菜供他享用。隻是二十多天的煉獄之旅下來,這位一國之君已經是形銷骨聳,憔悴不堪,他確實很餓,很想大吃一頓,但是不遠處傳來的那一聲聲痛苦的慟哭讓他根本就咽不下。三十萬人馬嗬!就因為他的一時衝動,三十萬人馬就這樣被葬送掉了,整個大明能有幾個三十萬人馬可以供他揮霍?這三十萬人都是不畏強敵的血性男兒,也是大明數年改革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一股力量,就這樣斷送掉了,和無數生命一起被斷送掉的,還有楊夢龍和盧象升好不容易才打拚出來的大好局麵……一想到這裏,他就心如刀割,就算是熊掌鳳腮也無法下咽了。他默然良久,低聲對這些瘦得不成樣子的將領說:“朕對不起眾位愛卿,對不起這三十萬忠勇的大明將士!朕更愧對蒼生社稷!”